水杨柳
水杨柳又称水杨梅、绣球柳、水高丽,为茜草科植物细叶水团花的全株。生于山沟、溪边石滩上、沙滩上、浅溪中、河边湿地上、疏林中。浙江、江西、江苏、安徽、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有出产;朝鲜等地也有。全年可采,鲜用或切段晒干备用;带花的果序于9-11月果未完全成熟时采摘,晒干备用;根于秋冬季采挖,趁鲜切片,晒干备用。
落叶小灌木,高1-3米;小枝延长,具赤褐色微毛,后无毛;顶芽不明显,被开展的托叶包裹。叶对生,近无柄,薄革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全缘,长2、5-4厘米,宽8-12毫米,顶端渐尖或短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侧脉5-7对,被稀疏或稠密短柔毛;托叶小,早落。头状花序不计花冠直径4-5毫米,单生,顶生或兼有腋生,总花梗略被柔毛;小苞片线形或线状棒形;花萼管疏被短柔毛,萼裂片匙形或匙状棒形;花冠管长2-3毫米,5裂,花冠裂片三角状,紫红色。果序直径8-12毫米;小蒴果长卵状楔形,长3毫米。花、果期5-12月。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湿热泄泻、痢疾、湿疹、疮疖肿毒、风火牙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1、孟诜:和五藏,能涤肠胃,除烦愤恶气,亦能治痢。
2、《本草拾遗》:止渴。
3、《日华子本草》:疗呕逆吐酒。
4、《开宝本草》:主去痰,止呕哕,消食下酒。
5、《玉楸药解》:酸涩降敛,治心肺烦郁,疗痢疾损伤,止血衄。
6、《现代实用中药》:治口腔咽喉炎症。
7、《中国药植图鉴》:对心胃气痛及霍乱有效。
8、《本经逢原》:水杨梅,能止渴除烦,烧灰则断痢,盐藏则止呕喙消酒。但血热火旺人不宜多食,恐动经络之血而致衄也。其性虽热,而能从治热郁,解毒。
9、《本草求真》:水杨梅,能治心烦口渴,消热解毒。若或多食,则有损伤动血致衄之虞。缘人阴虚热浮,气血不归,清之固属不能,表之更属不得,惟借此为酸收,则于浮热可除,烦渴可解,并或因其过食,而致见有损伤动血之变矣。设使热从实致,则食此味必不能效。
10、《广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治风火牙痛,痢疾,皮肤湿疹。
11、《中医杂志》:治发烧和水泻。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含漱。
常用选方1、治老年头晕:水杨梅二两,炖猪肉,肉汤煮绿壳鸭蛋吃。
2、治头晕疼痛:水杨梅一两,仙桃草一两。研末,肉汤或油汤送下,每服五钱。
3、治虚弱,精神不振,骨蒸自汗:水杨梅三钱,地骨皮三钱,臭牡丹根三钱,子鸡一只蒸服。
4、治虚弱咳嗽:水杨梅、黄精、竹叶黄、夜寒苏、白胭脂花根、川牛膝、姜各三钱。煎水服。
5、治肾亏体弱阳痿:水杨梅二两,五谷根四两,枸杞二两,肉桂五钱,黄精五钱,猪肾五个。用文火煮约二小时,分三日服完。
6、治菌痢,肠炎:水杨梅全草一两,水煎,当茶饮。水杨梅花果序五钱,水煎(或滚开水冲泡一刻钟,去渣),每天服三次。
7、治妇女小腹痛:水杨梅三至五钱,水煎服。
8、治月经不调:水杨梅、血当归各四钱,龙芽草、对月莲、泽兰各三钱,月季花七朵。酒一斤泡服,早、晚各服五钱。
9、治疔疮:水杨梅捣绒外敷。
10、治风火牙痛:水杨梅二两,水煎,日含漱数次。水杨梅叶适量,食盐少许,共捣烂,塞虫牙孔内。
11、治皮肤湿疹:水杨梅全草、三角泡、蚂蚱勒、苦地胆各适量,水煎洗患处。
12、治外伤出血:鲜水杨梅叶或花,捣烂外敷。
13、治小儿惊风:水杨梅根,煎水服。
14、水杨梅根20克煎水,新鲜草鱼肝一个隔水蒸的汤对药一起可以治小儿疳积。
下一篇:白芷的功效——祛风,燥湿,消肿,止痛
欢迎随手点赞并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