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质:辛寒无毒
功用:和血、生血、凉血,安五脏,通血脉,利关腠,续筋骨,排脓止痛
治:寒热、冷气、中风、瘈疭、风痹、邪气、惊痫、神志不足、烦热、血中伏火、骨蒸、衄血、五劳、劳气、癥坚、头痛、客热、口噤、肠胃淤血、妇人腰痛、血沥、恶血、经脉不通、胞衣不下、产后冷热血气,疗痈疮、扑损瘀血、金疮内漏
谢观杂论:此物禀季春之气,兼得木之性以生,可升可降,阴中微阳,入心肝肾心包四经,为清伏火、除血热之品。
丹,“、”部,①,如“丸”,流转无所不入者。《太玄?干》“丸鑽zuān于内”。②,赤色。③,南方朱冥也。冥有北方玄冥、南方朱冥之别,
牡丹,“牡”修饰说明“丹”,与之相对应我们可以造一个假词“牝丹”,“牡”,雄性的;“牝”,雌性的,“牡丹”一词的核心意义为“雄性之丹”,关于“牡丹”一词的来源在《本草纲目》里李时珍认为: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
北方玄冥为至阴之地,其中寓含微阳;南方为至阳之地,其中寓含微阴,是起于盛阳之中的朱冥之阴,此为“丹”也,其可以伏火而制动,是动中之静的实体,修行者以炼得火中之“丹”为上功,即此意也。
人体中,北方玄冥由足厥阴、足少阴主之,其内有动静之机,“动”由足厥阴生、“静”由足少阴主,当足少阴精血不足时,无以制伏火,则相火妄动,动在命门。
南方朱冥由手厥阴、手少阴主之,其内有动静之机,“动”由手厥阴生、“静”由手少阴主,当手少阴心念繁杂时,动扰厥阴,无以制伏欲火,则相火妄动,动在少阳胆。
但是,机体的整体性决定北方玄冥和南方朱冥是不会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彼此不可分离的,在生理活动中表现为“心肾相交”,所以机体内的动静之机由厥阴共主,其赖以存在的精血基础由少阴主宰。
厥阴主宰着机体生理功能的“动静平衡”,动中含静,静中寓动,方静即动。静由于阴,动由于阳,人如果动欲念,则阳气妄动而为相火,静由是而不足;人如果清心寡欲,则精神内守,相火内伏,真气满足,凝至幽冥之处,久则即为“丹”矣。
当机体阴血不足、或欲念妄动而心旌动摇、或劳损筋脉而厥阴不坚者,则相火妄动,其或动于命门,或动于胆,炽盛炎炎,进一步燔灼神气阴液,则用“雄性之丹”的牡丹皮治之,故曰:牡丹皮入手厥阴、手少阴、足厥阴、足少阴四经。
牡丹皮治火
①,血中伏火:既有外感温热毒邪入营血的途径所导致的实火证,也有劳损而精血虚损的虚火证。外感温热毒邪入营化火,往往伴随表证,可见寒热、冷气、头痛;温热毒邪传入心包,动扰厥阴,可见口噤、瘈疭;热入营血,血热妄行可见衄血;牡丹皮可以去除因精血虚损的虚火,故可治劳气。
②,少阳相火:周身有六气,少阴太阳也、厥阴少阳也、太阴阳明也。少阴所主君火与太阳所主寒水形成一对寒热矛盾;厥阴所主静气与少阳所主动气形成一对动静矛盾;太阴所主湿气与阳明所主燥气形成一对燥湿矛盾。其中少阳动气在生理表达上就是相火,当厥阴不足以制约少阳或阴血虚不足以潜伏阳气时,机体的病理就表现为少阳相火。牡丹皮色赤入血,其辛寒之气可以制伏血中阳燥,故云牡丹可以治相火,特别是足厥阴与足少阳之间的失调。
③,泻阴胞中之火。牡丹皮入血,有泻肝之妙,足厥阴肝是妇人血转化精的中间环节,胞宫之中伴随月经周期发生着精血的互化,当热邪伏于胞宫,或妇人妒火由心下攻任脉而伏于胞宫,或冲任血损、精化不足时,阴胞中皆为火,牡丹皮泻肝中伏火,恰恰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精血互化,此以泻为补也。四物汤加之,治妇人无汗骨蒸。
由此,牡丹皮可以治疗妇人腰痛、血沥、恶血、经脉不通、胞衣不下、产后冷热血气之疾。
牡丹皮理神
神志由精气所化,化由六气的三对矛盾所生:精气化神志需少阴与太阳的寒热制衡;精气化神志需太阴与阳明的燥湿既济;精气化神志需厥阴与少阳的动静相因。神不足者,病由手少阴;志不足者,病由足少阴,神志不足乃为二少阴经内阳气不足以温也,桂附温命门火,可使神志之动力源足健。神志不化乃为三对矛盾体失常也,熟地滋少阴而泽泻利太阳、山茱萸滋厥阴而牡丹皮利少阳、山药滋太阴而茯苓利阳明,六药共成三对补泻矛盾,使神志所生之序有常,故仲景用肾气丸治神志不足也,牡丹皮因泻少阳、伏相火,参与三矛盾体而可以理神志也。
牡丹皮调血
和血、生血、凉血。和血,调和血气,顺其事而为,血欲行则牡丹皮不使其妄行;血欲止则牡丹皮不使其凝滞;故为“和血”。血得温则行,得热则易妄行,牡丹皮辛寒之气可以凉血而是血行有度。血生有二:水谷精微化生血,一也;精化血二也。牡丹皮清血中伏火、入少阳、调肝肾动静,故可以助精化血也。
由此,牡丹皮可以治疗肠胃淤血、妇人腰痛、血沥、恶血诸症。恶血,现代临床有以恶性肿瘤论辨者。
牡丹皮之通
牡丹皮可以和血、生血,兼以木之条达之性,故能通血脉、利关腠,多用于妇人经脉不通,如温经汤之牡丹皮既助川芎、当归活血散瘀,又能助桂枝温通血脉,个人认为在温经汤中牡丹皮关键是“通”。张仲景的方义思路中,“通”是一个常见治法,如“炙甘草汤”、“温经汤”、“通脉四逆汤”等等。
牡丹皮在骨科中可以续筋骨,在疮科中可以排脓止痛。
《本草纲目》牡丹皮条下
时珍曰: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唐人谓之木芍药,以其花似芍药而宿干似木也,群花品中以牡丹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气味:辛寒无毒。好古曰,气寒味苦辛,阴中微阳,入手厥阴、足少阴经。之才曰,畏贝母、大黄、菟丝子。大明曰,忌蒜、胡荽。
主治:寒热中风瘈疭,惊痫邪气,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本经
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別录
治冷气,散诸痛,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痛。——甄权
通关腠血脉,排脓,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治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大明
治神志不足,无汗之骨蒸,衄血、吐血。——元素
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时珍
发明
元素曰:牡丹乃天地之精,为群花之首,叶为阳,发生也;花为阴,成实也。丹者,赤色,火也,故能泻阴胞中之火,四物汤加之,治妇人骨蒸。又曰:牡丹皮入手厥阴足少阴,故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入足少阴手少阳,故治有汗之骨蒸。神不足者,手少阴;志不足者,足少阴,故仲景肾气丸用之治神志不足也。又能治肠胃积血,及吐血衄血,必用之药,故犀角地黄汤用之。
杲曰:心虚肠胃积热,心火炽盛,心气不足者,以牡丹皮为君。
时珍曰:牡丹皮治手足少阴、厥阴四经血分伏火,盖伏火即阴火也,阴火即相火也,古方惟以此治相火,故仲景肾气丸用之,后人乃专以黄柏治相火,不知牡丹之功更胜也,此乃千载秘奥,人所不知,今为拈出。赤花者利,白花者补,人亦罕悟,宜分别之。
我说:肝胆不利、足厥阴真寒不及制火时,相火从足少阳经因动而发者,牡丹皮治之;肾精不足、真阴不及制火时,相火从足少阴经因躁而发者,盐黄柏治之。二者上下有别,宜分辨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