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治疗ldquo小结胸病rdqu

点击上方蓝字“杏林讲坛”→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导读:今天学习石景亮先生运用小陷胸汤加味的临床经验。

《伤寒论》中的小陷胸汤是为治疗小结胸病而设。

《伤寒论》第条中说:“小结胸病,正在心下(现理解为胸部与胃脘部),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其基本组成为:瓜蒌15g,半夏12g,黄连6g,药物三味共达清热化痰开结之功效,临床上凡是痰热互结之证,不管是病在胸膈或胃脘部,均可应用,古往今来应用该方取得显著临床效果者不可胜数。

先生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把小陷胸汤加以灵活变通,创制出经验方小陷胸加味汤,其基本方药组成为:瓜蒌15g,黄连6g,半夏12g,威灵仙15g,乌药12g,枳壳12g,升麻6g,连翘15g,郁金15g,陈皮10g,柴胡10g,黄芩12g,大黄炭5g,大枣10g,生姜10g。

其临床应用指征为:病机为痰热互结心下,症见心下满闷,按之则痛,或呕恶,口苦,舌苔黄腻,脉滑。

先生认为小陷胸加味汤不仅仅只是应用于单纯的胃脘痞满痛证,加味之后临床可以治疗多种病证。

如胆囊炎急性发作者,上方加制香附12g,芒硝10g(冲);结核性胸膜炎,上方加浙贝母15g,百部15g,地骨皮20g;

肋间神经痛者,上方加川楝子12g,延胡索12g,甘草20g;急性支气管炎,上方加杏仁12g,鱼腥草20g;急性胃炎伤食兼外邪者,上方加神曲15g,栀子10g,淡豆豉12g。

经验方小陷胸加味汤不仅清热涤痰,且有缓下作用。

故此,不但能治胃脘部痞塞胀痛,呕恶、大便干结等,且对结核性胸膜炎、肋间神经痛、急性支气管炎,凡具有痰热蕴结证候者,用之皆效。

但其临床禁忌亦应注意。

临床上凡患者脾胃虚寒所致的恶心不宜用,否则无异于雪上加霜;外邪客胃导致的呕吐也不宜用,否则易引邪入里;胃气虚弱形成的嗳气不能遣用,用后则加重病情。

01

李某,男,45岁,年6月23日就诊。

长年饮酒成癖,5天前,夜晚饮酒醉后即卧,次日早晨,胸脘痞满胀痛,呕恶厌食,大便4日未行。曾服多种西药效果不显。

现症见:口苦咽干,时有呕恶,夜卧不安,大便秘结,舌质暗,苔黄腻,脉弦滑。

病属胃痞,证属痰热互结心下,治宜清热化痰,行气通下。方用经验方小陷胸加味汤。

药用:瓜蒌15g,黄连6g,半夏12g,连翘15g,郁金15g,厚朴6g,槟榔6g,大黄炭10g,枳实20g,升麻10g,杏仁10g,炒莱菔子20g。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连服3剂,诸症皆除。嘱其日后戒酒,不食油腻,以防复发。

按语:

嗜酒成癖,内蕴湿浊,夜卧当风,受凉化热,酿成湿热蕴积之症。治当清热化湿,通腑泄浊,使湿热浊邪下有去路。

方用《伤寒论》小陷胸汤加味而治,重用通腑泄浊之品,邪去浊降热清,特别是又加用益肺之品,以助降泄,临床疗效显著。

02

任某,女,30岁,年3月5日就诊。

胸脘部闷痛10余年。

患者10年前自觉胸脘部窒塞不通,食后不得下,空腹时即觉疼痛,绵绵不休,医院诊断为慢性胃炎。服药无数而无效。且病情逐渐加重,月经量也逐渐减少,白带多而发黄。

舌质暗苔黄腻,脉沉滑。病为胃痞。证属痰热互结。治宜开胸理气化痰。方用小陷胸汤加味。

药用:瓜蒌15g,黄连6g,半夏15g,威灵仙20g,乌药15g,郁金15g,刘寄奴30g,百部15g,炙紫菀15g,连翘15g,沉香10g,苏子10g,陈皮12g,胆南星6g。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3月12日);服药脘闷略减,但胀痛不减,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用:当归20g,丹参30g,桃仁15g,红花10g,赤芍30g,枳壳12g,柴胡12g,川芎20g,刘寄奴30g,泽兰30g,制香附15g,益母草30g,炮姜6g,山楂30g,牛膝30g,陈皮12g。水煎服,每天1剂。

三诊(3月27日):服药后疼痛消失,自觉畏寒肢冷,腰酸膝软。久病及肾,治宜补益脾肾,活血化瘀。

药用:丹参30g,郁金15g,三棱10g,莪术10g,刘寄奴30g,泽兰30g,仙茅10g,仙灵脾15g,制香附15g,山楂30g,僵蚕20g,泽泻20g,桂枝10g,牛膝30g,车前子30g,益母草30g,肉苁蓉15g。

水煎服,每天1剂。巩固服药10剂,随访半年,一如常人,病无反复。

按语:

病为气滞郁阻,湿热蕴积,上下不通,不通则痛。故痞满数年不愈。治用消痰散结、行气清热之小陷胸汤加味,虽有小效,仍痛不减,胀满显著,二诊治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临床疗效满意。

“久病多瘀”,“久病多虚”、“久病及肾”,故巩固用药补脾益肾,兼以活血化瘀,使久病得以治愈。

03

刘某,男,35岁,年4月20日就诊。

周身乏力伴胸闷5个多月。

自觉周身酸困无力,动作迟缓,头部昏沉,头脑不清,反应迟钝,胸口如有物塞,上下不通,长吸气则稍舒,稍停则甚,饭后减轻。舌质暗,苔少,有裂纹,脉弦细。

病属胃痞。证属阴液缺乏,化生内热,痰热互结,致上下隔阻不畅。治宜开胸理气,调节升降。方用小陷胸汤合一贯煎加减。

药用:瓜蒌15g,黄连6g,半夏15g,威灵仙20g,百合30g,麦冬15g,沙参12g,枸杞子20g,川楝子12g,当归15g,鸡内金12g,青果10g,山楂30g,冬瓜子30g,枳壳20g,升麻10g。7剂,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4月27日):服药症状改善显著,但时觉腹胀,上方加乌药15g,改山楂为山楂炭。7剂,水煎服。同时配合服麦味地黄丸。随访3个月,体健如昔。

按语:

病虽在胃,但涉及痰热互结伴有阴虚者,一用小陷胸汤宽胸消痰,二用一贯煎滋补肝阴,并疏肝郁,并佐以行动之品,特别是调节升降,以防滋阴之品碍胃,滋补肾阴,乃水中生木之法,可谓久图之计。

04

郭某,女,36岁,年5月27日就诊。

10天来,晨起恶心,不吐,呃逆日趋加重,影响工作与睡眠。舌质暗,苔黄腻稍滑,脉濡。

病为呃逆。证属气机郁滞,升降紊乱。治宜顺气降逆,兼以泄热。方用小陷胸汤合镇逆汤加减。

药用:柴胡15g,牡蛎20g,乌药12g,制香附15g,瓜蒌30g,青陈皮各15g,蒲公英20g,胡黄连12g,黄连8g,半夏15g,浙贝母12g,海螵蛸15g,淡豆豉15g,厚朴6g,槟榔6g,代赭石20g,吴茱萸2g,丝瓜络20g。每天1剂,水煎服。

二诊(5月30日):服药3剂后,呕吐,恶心均减轻,守上方4剂,治愈。

按语:

呕逆多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引起胃失和降原因多为寒气蕴蓄,燥热内盛,气郁痰阻,气血亏虚引起。

本例患者,由情志不和,郁而化热引起,故治以理气降逆泄热而奏效,方中小陷胸汤宽胸散结降逆,柴胡、乌药、制香附疏肝理气,重用赭石、牡蛎潜阳降逆止呕,黄连、吴茱萸泻肝和胃,浙贝、海螵蛸抑酸止痛,共起泄热化瘀,降逆止呕之功。

注:具体治疗与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石景亮》,傅文录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7。

-En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gupia.com/dpxt/1576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