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色方剂方歌清热剂

第四章清热剂

(一)清气分热剂

①白虎汤

石母甘米白虎汤。

②竹叶石膏汤

烦渴竹叶石膏汤,

冬夏粳米参(人参)草姜。

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

相同点

石膏为君药

具有“清热生津”之功

主治

气分热盛之证

正盛邪实,里热内炽

余热未清,气阴已伤

石膏配知母→重在“清热”

去苦寒之知母,

竹叶配石膏,以清余热兼除烦渴

人参、麦冬→益气生津

半夏→和胃降逆止呕

清补兼施之剂

(二)清营凉血剂

③清营汤

银翘竹叶清营汤,

丹麦玄参犀地连。

“透热转气”之代表方,治疗热邪初入营分之常用方。

辨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数。

主要点:舌绛而干。

④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芍药丹,

血升胃热火邪干,

斑黄阳毒皆可治,

若加柴芩总伐肝。

犀角地黄汤

清营汤

相同点

犀角、生地为主

主治:热入营血证

不同点

配伍芍药、丹皮,泄热散瘀

清热凉血中,配伍“银花、连翘”等轻清宣透之品。

“凉血散血”

“透热转气”

热入血分,耗血动血之证

热邪初入营,尚未动血之证

(三)清热解毒剂

⑤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三黄栀,

三焦火毒热盛宜。

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

(1)邪火内炽、迫血妄行,见吐血、衄血

(2)湿热内蕴之黄疸,见胸痞烦热

(3)积热上冲,见目赤肿痛,口舌生疮

(4)心胸烦热,大便干结

泻心汤

黄连解毒汤

相同点

黄连、黄芩

均为:苦寒直折、泻火解毒之剂

不同点

配伍大黄,泻火消痞,导热下行,使热从大便而去

配伍黄柏、栀子,清热泻火,导热下行,使热从小便而去

“以泻代清”法

“苦寒直折”法

热雍心下之痞证

火热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

火毒充斥三焦证

⑥凉膈散

凉膈硝黄栀子翘,

黄芩薄荷与甘草。

竹叶蜜煎治膈上,

中焦燥热服之消。

治疗“上、中二焦火热炽盛证”之常用方,亦为“以泻代清”之代表方。

辨证: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虽有通腑之力,但重在清泄胸膈之热。

即使无大便秘结,但胸膈如焚者,也适用。

⑦普济消毒饮

烂喉痧用普消毒,

玄板甘桔芩连鼠。

升柴马勃连翘皮,

薄荷僵蚕用末咀。

“大头瘟”之代表方。

辨证:头面红肿焮痛,恶寒发热,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

(四)气血两清剂

⑧清瘟败毒饮

清瘟败毒地连芩,

丹石甘栀竹叶寻,

犀角玄翘知芍桔,

瘟要泻毒和滋阴。

治疗“热毒充斥、气血两燔”之代表方。

以辛寒大清气分为主。

取“白虎汤、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之义。

(1)大热渴饮,头痛,干呕,狂躁,谵语神昏。

(2)发斑疹,或吐血、衄血。

(3)四肢抽搐、厥逆。

(4)舌绛、唇焦,脉数。

(五)清脏腑热剂

⑨导赤散

导赤生地与木通,

草梢竹叶心火红。

⑩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栀芩柴,

生地泽泻与车前,

木通甘草当归合,

肝经湿热力能排。

(1)肝胆实火上炎证。

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

(2)肝经湿热下注证。

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带下黄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①①左金丸

左金茱连六一开,

肝经火郁吐酸排。

左金丸

龙胆泻肝汤

相同点

肝火胁痛、口苦之症

同有“清泻肝火”之功。

不同点

肝经郁火犯胃之呕吐、吞酸。

肝经实火上攻之目赤、耳聋

或湿热下注之淋浊阴痒。

有降逆和胃之功,无清利湿热之效,

有清利湿热之功,无和胃降逆之效。

泻火之力较弱

泻火之力较强。

①②泻白散

桑地甘米泻白散,

清肺平咳喘。

葶苈大枣泻肺汤

泻白散

黄芩泻白散

葶苈、大枣

地骨皮、桑白皮、炙甘草、粳米

地骨皮、桑白皮、甘草、黄芩

痰浊壅滞于肺所致痰喘

肺中伏火郁热之喘咳

肺热较轻之喘咳

①③清胃散

清胃散治口牙疮,

当地升麻连牡丹。

①④玉女煎

胃热伤阴玉女煎,

石母膝地与麦冬。

玉女煎

清胃散

相同点

胃热牙痛

不同点

清胃热而滋肾阴

清胃凉血

以石膏为君,属清润之剂

以黄连为君,属苦寒之剂

配伍熟地、知母、麦冬,滋阴

配伍升麻,升散解毒

配伍生地、丹皮,凉血散瘀

主治:胃火旺而肾水不足之牙痛、牙宣

主治:胃火炽盛之牙痛、牙宣

①⑤芍药散(湿热痢)

芍药芩连与锦纹,

甘桔槟木与归身。

①⑥白头翁汤(热毒痢)

白头翁汤治热痢,

黄连黄柏与秦皮。

(六)清虚热剂

①⑦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知地丹,

热伏阴分早凉干(夜热早凉、无汗)。

此方有“先入后出”之妙。

青蒿不能直入阴分,有鳖甲领之入也。

鳖甲不能独出阳分,有青蒿领之出也。

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①⑧清骨散

清骨散用银柴胡,

胡连秦艽鳖甲入。

青蒿知母草地骨,

骨蒸劳热肝肾虚。

青蒿鳖甲汤

清骨散

相同点

阴虚发热

不同点

青蒿、鳖甲,先入后出

集退热除蒸之品(银柴胡、胡黄连、秦艽、地骨皮、青蒿),重在清透伏热以治标

配伍生地、知母,养阴、透热并用

配伍鳖甲、知母,兼顾滋养阴液以治本

热病伤阴、邪伏阴分证

阴虚内热之骨蒸劳热

①⑨当归六黄汤

当归六黄黄根入,

柏芪芩连生熟地,

阴虚火旺虚汗出。

阴虚火旺盗汗之常用方。

辨证:盗汗、面赤、心烦、溲赤、舌红、脉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gupia.com/dpdf/1559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