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泻白散类方配伍规律研究

重要小贴士

“第9期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培训会议(基础班)”将于年11月9-11日在广州召开,本次培训会将邀请长期从事网络药理学的研究人员,将结合个人实践经验,从科研设计、项目具体实施以及SCI文章发表等多个方面,通过实际案例,与广大学员共同学习探讨网络药理学在中药作用原理研究中的思路及方法。了解培训详细信息及报名直接点击文章最下方阅读原文。

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

泻白散类方配伍规律研究

王鹏丽1,2,范玉浩1,2,范欣生1,2通信作者,王崇峻3

(1.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苏南京;2.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江苏南京;3.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泻白散出自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以肺有伏火郁热为辨证要点?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对泻白散进行加减运用,临床上以治疗肺中伏热之咳喘类病证取得良效,如支气管炎?小儿肺炎?过敏性哮喘等?本文搜集整理泻白散类方,运用无尺度复杂网络等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其配伍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与参考?1材料1.1数据来源泻白散类方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馆藏文献资料?数据库平台和电子资料主要有江苏省方剂重点实验室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数据库?《中华医典》?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纳入标准:以方名包含“泻白散”或药物组成以泻白散为基础方,且与泻白散主治病机相关联作为检索条件进行纳入?对无药物组成?药物组成不完整?主治证不明确?主治证过于庞杂或针对性不强的方剂均不予收录?1.2数据处理依据《中医大辞典》《中华本草》和《中国药典》对药名进行规范处理,如“桑根白皮”?“桑皮”统一为“桑白皮”,“陈橘皮”?“橘皮”统一为“陈皮”,“苏叶”?“苏子”统一为“紫苏”,“甜葶苈”?“苦葶苈”统一为“葶苈子”,“云茯苓”统一为“茯苓”,“杭芍”统一为“白芍”等?使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2方法复杂网络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无尺度网络(scalefreenetwork)是一种具有节点度幂律分布现象的复杂网络?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复方配伍过程具有无尺度复杂网络现象?本研究基于图论网络分析的处方核心药物配伍知识发现方法,探讨泻白散类方中药物配伍的网络关系,并以Cytoscape3.2.0软件图示;同时采用江苏省方剂研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中医药关联规则挖掘软件V1.0,对其核心药物?药对?药组进一步分析;采用南京大学王崇骏教授的一种基于最大频繁项集的层次聚类算法,用多元分析的方法建立样本之间的相似?亲疏关系,用以探讨泻白散类方组方配伍特点;并结合图形多元方法分析泻白散类方中药物气味的相关性?3结果通过搜集和整理,得到泻白散类方共首,其中出现的单味药计种?3.1泻白散类方核心药物及配伍网络关系无尺度复杂网络显示泻白散类方是以桑白皮-地骨皮-甘草为核心,与加味药物形成的复杂网络配伍关系,见图1?其中药物相关度大于80%的有桑白皮?地骨皮和甘草;其次为黄芩(相关度为43.55%);相关度在20%~29.9%的药物为桔梗?知母和杏仁;相关度在10%~19.9%的药物有麦门冬?粳米?生地黄?茯苓?栀子?石膏?另外,在与核心药物配伍基础上,一些加味药物之间也形成相对联系紧密的网络关系,深入挖掘后可见黄芩与多数加味药物有配伍关系,如桔梗?知母?杏仁?生地黄?麦门冬?黄连?栀子?玄参?牡丹皮等,且一些药物之间形成复杂的网络配伍组群,如黄芩-知母-桔梗-杏仁?黄芩-生地黄-麦门冬?黄芩-杏仁-瓜蒌等,见图2?首泻白散类方中,核心药支持度最高的为桑白皮,其次分别为地骨皮?甘草?黄芩?桔梗?杏仁?知母?麦门冬等;核心药对支持度最高的为桑白皮地骨皮,其次分别为桑白皮-甘草?地骨皮-甘草?桑白皮-黄芩?地骨皮-黄芩?甘草-黄芩?桑白皮-桔梗等;核心药组支持度最高的为地骨皮-桑白皮-甘草,其次分别为地骨皮-桑白皮-黄芩?桑白皮-甘草-黄芩?地骨皮-甘草-黄芩?地骨皮-桑白皮-桔梗?桑白皮-桔梗-甘草?地骨皮-桔梗-甘草等,见表1~3?3.2泻白散类方配伍网络关系气味对应特点对泻白散类方网络关系的药性特点进行对应分析?个单味药品种中,药性选择以寒性药最多,出现频次为次;药味选择以苦味药最多,频次为次,其次为甘味,频次为87次?药性对应分析情况显示出泻白散类方中药物气味对应关系以苦-寒?辛-温关联较为密切,见图3?3.3泻白散类方配伍网络关系药味聚类特点对泻白散类方配伍网络关系的药味进行聚类分析后得到两大类结果,分别以甘草-桑白皮-地骨皮聚类,以及以桑白皮聚类,每类聚类结果主要展开3层?其主要衍化方分为3类,即以泻白散加黄芩?栀子?知母?桔梗等清热化痰药,以泻白散加生地黄?牡丹皮?玄参?连翘清热凉血生津药,以泻白散加人参?麦门冬益气养阴药,见图4?4讨论中药配伍是一种多重?复杂的科学体系,采用多种数据挖掘方法相互验证,可以发现其中隐含的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且充分的依据?4.1泻白散及其类方病机治法特点泻白散主治肺有伏火郁热之证?肺主气,宜清肃下降,火热郁结于肺,则气逆不降而为喘咳;肺热外蒸于皮毛,乃伏热渐伤阴分所致,故热以午后为甚?因而治宜清泻肺中郁热,平喘止咳?《医方考·卷二》载:“桑白皮味甘而辛,甘能固元气之不足,辛能泻肺气之有余;地骨皮之轻,可使入肺;生甘草之平,可使泻气?”《绛雪园古方选注·中卷》曰:“肺气本辛,以辛泻之,遂其欲也?遂其欲当谓之补,而仍云泻者,有平肺之功焉?”《医家心法》曰:“金中之金泻白散……凡属肺热咳嗽,当用此加减之?”《成方便读卷三》曰:“泻白散治肺火皮肤蒸热,洒淅恶寒,日晡益盛,喘嗽气急等证……治此者,皆宜清之?降之,使复其清肃之令?”泻白散类方以肺之伏热为辨证要点,以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为基础,并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加减配伍药物进行施治?4.2泻白散类方配伍关系特点泻白散类方网络配伍关系是在文献的基础上从图形化的角度显示方药的组织规律,直观地展示出方药之间配伍的无尺度网络现象,为进一步挖掘泻白散类方中核心药物及其群组配伍的衍化提供重要参考?泻白散类方是以桑白皮-地骨皮-甘草为核心组方药物,与加味药如黄芩?桔梗?知母?杏仁?麦门冬等配伍形成复杂网络关系?其中桑白皮甘寒性降,专入肺经,泻肺平喘为君;地骨皮性甘寒入肺,助君药清肺降火为臣;甘草?粳米养胃和中?培土生金,以扶肺气,并为佐使?其类方常配伍黄芩入上焦清热泻火,配桔梗宣肺祛痰?利咽,配杏仁止咳平喘?降泻肺气,配知母清热滋阴?核心配伍主要有桑白皮-地骨皮?桑白皮-甘草?桑白皮-黄芩?地骨皮-桔梗,桑白皮-生地黄?地骨皮-生地黄,以及桑白皮-地骨皮-甘草?地骨皮-桑白皮-黄芩?桑白皮-地骨皮-桔梗,桑白皮-地骨皮-生地黄等?分别显示出清泻肺热?祛痰止咳?滋阴降火?凉血生津?培土生金等配伍特点?另外加味药物之间以单味药黄芩配黄连?栀子清泻肺热,配生地黄?麦冬养阴生津,配玄参?赤芍清热凉血,配川贝母?葶苈子止咳化痰形成配伍关系;以药物群组如黄芩-知母-桔梗-杏仁?黄芩-生地黄-麦门冬?黄芩-杏仁-瓜蒌等形成清肺化痰?益气养阴的网络配伍联系?泻白散类方中药物性味频次最高的为苦寒,其次为甘寒?药物性味对应关系也是以苦寒关联密切?辛温药物虽然配伍频次不高,但关联紧密?苦寒药如黄芩?栀子?黄连等,可清泻肺热;甘寒药如桑白皮?地骨皮,既清泻肺热,又润肺而不苦泄伤阴;苦甘寒药如知母?麦门冬?生地黄等,可养阴润肺?生津;辛温药主宣发?走散,以助肺的宣发功能?泻白散类方围绕甘草-桑白皮-地骨皮展开,在清泻肺热?止咳平喘基础上,配伍黄芩?桔梗?知母?栀子等清热化痰类药,配伍生地黄?牡丹皮?玄参?连翘清热凉血生津药,配伍人参?麦门冬益气养阴药,形成3类主要衍化方?5小结本文搜集整理了古今文献载录的泻白散类方,通过无尺度复杂网络等数据挖掘方法,探析了泻白散类方组方配伍特点?结果显示泻白散类方以桑白皮-地骨皮-甘草为核心组方药物,与加味药物之间形成复杂网络配伍关系?临床上以肺有伏火郁热为辨证要点,以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为基础,配伍清热化痰?益气养阴?凉血生津?培土生金等药物进行施治?以上结果还提示,不同数据挖掘方法反映出泻白散类方不同层面的配伍特点,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共同揭示其衍化配伍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资料及依据?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42(9).中药大品种联盟(BBTCML)获授权编校发布。编辑:远志。转载请标注作者及出处。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gupia.com/dpgz/1559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