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热咳嗽
王某,男,15岁,年11月诊治。
病史咳嗽,咯黄痰,不易咳出2月余。2个月前曾感冒发烧,经胸片诊为肺炎,用西药静点半个月,烧退,但咳嗽未能痊愈,并伴胸闷乏力,晨起有疲劳感,食少,大便较干。
查体苔薄白微黄,脉弦滑稍数。
诊断与治疗证属肺中郁热未尽解,肺气上逆所致咳嗽,治以清肺化痰、降气止咳,方用清肺治咳汤加减。
药用鱼腥草50g,白花蛇舌草30g,桔梗20g,杏仁10g,橘红20g,天冬20g,紫菀10g,款冬花20g,枇杷叶20g,黄芩30g,百合40g,石斛30g,浙贝母15g,羌活20g,白薇15g。
服药2周后,咳嗽减轻,痰不黄、转清稀,但仍乏力,有疲劳感,食少,胸闷,舌质微红,苔薄白,脉弦缓。改服人参养肺汤加减治疗,药用党参20g,甘草15g,香附20g,高良姜7g,杏仁10g,阿胶10g,知母40g,乌梅10g,地骨皮20g,桑皮20g,紫菀10g,款冬花25g,枇杷叶20g,白薇20g,砂仁15g。
连续服药2周,诸症好转,但时有咽喉微痒,自感身热,口干,口渴,夜晚微微出汗,舌质红,脉弦细。治以滋阴润肺,药用沙参30g,甘草l5g,五味子10g,二冬各20g,二地各30g,砂仁10g,石斛30g,瓜蒌30g,薤白15g,白茅根60g,橘红30g,半夏20g,云苓20g,地骨皮20g,山药30g,知母20g,黄芪50g。再服用月余,病告痊愈。
清肺治咳汤
[组成]紫菀15g,款冬花20g,杏仁10g,桑叶30g,桔梗20g,炙枇杷叶20g,前胡20g,橘红20g,鱼腥草30g,白花蛇舌草20g,天冬20g,白薇15g,党参20g,细辛5g,可酌加黄芩、百部、牛蒡子、五味子。
[功效]清肺化痰,降气止咳。
[主治]肺热咳嗽。
[方解]紫菀与款冬花均有润肺下气、消痰止咳之功,且温润不燥,二者伍用,为润肺化痰止咳之良药;杏仁、桑叶、桔梗宣肺利气,止咳化痰平喘兼能疏散风热;炙枇杷叶、前胡、橘红清肺热,降气祛痰兼治咳嗽;鱼腥草、白花蛇舌草、天冬、白薇均可清肺热,润肺止咳;细辛芳香走窜,善宣肺气而通鼻窍,为治咳之良药,党参补气,方中应用细辛、党参为防寒凉药物过凉,并有顾护正气之意。当然,所列药物可依病情随症加减运用。
(二)肺虚咳嗽
佟某,女,60岁,教师。年12月诊治。
病史该患为教师,讲课多年,积劳成疾,经常性咳嗽,甚则气喘,声音嘶哑,严重时须吸氧,近来又因讲课劳累咳嗽加重,有白痰不易咳出,并伴有睡眠不好,睡不实,体虚乏力。
查体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缓无力。
诊断与治疗此证属气阴两虚之慢性咳嗽,予以养肺治咳汤服用l周效果明显,咳嗽减轻,可以不用吸氧,本着效不更方的原则,予以连续服用1个月,虽然讲课,也未再咳嗽。后改用食疗方,荸荠10个,胡萝卜1条,无花果10个,再酌加灵芝、沙参、百合、白果仁、杏仁、核桃仁、党参、龙眼肉等各10g煲汤服,以善其后,咳嗽久未复发,病告彻底治愈。
养肺治咳汤
[组成]党参30g,甘草10g,杏仁10g,阿胶10g,知母10g,大枣10g,乌梅6g,罂粟壳6g,地骨皮10g,桑皮10g,紫菀10g,款冬花30g,橘红20,瓜蒌20g,桔梗15g,天冬15g,百合20g,陈皮20g。
[功效]补气养肺,滋阴润燥,化痰止咳。
[主治]气虚久嗽、慢性支气管炎。
[方解]本方是由人参养肺汤加紫菀、款冬花、橘红、瓜萎、桔梗、天冬、百合、陈皮而成。人参养肺汤有补气养阴、滋肺收敛止咳的作用,临床应用治疗慢性咳嗽效果较好;加用紫菀、款冬花、天冬、百合增加了其润肺止咳的功效;加橘红、瓜蒌、桔梗、陈皮又增强了其化痰的功能;诸药合用具有补气养肺、滋阴润燥、化痰止咳的良好效果,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或气虚久嗽、气阴两虚久嗽疗效均好。人参养肺汤原方中用了罂粟壳,现在一般药房均无此药,故可不用。
(本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陈景河卷》中国中医药版p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