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考点方剂学07清热剂中

擅长临床白癜风研究的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30/5503607.html

内容

01

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普济消毒芩连鼠,玄参甘桔蓝根侣;

升柴马勃连翘陈,僵蚕薄荷为末咀;

或加人参及大黄,大头天行力能御。

[.;.;.49/;./;.;.]

*《东垣试效方》:治大头天行,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

黄芩黄连人参橘红玄参生甘草连翘鼠黏子[牛蒡子]板蓝根马勃白僵蚕升麻柴胡桔梗。

水煎服。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大头瘟。

*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君:黄芩、黄连[酒炒]—味苦寒,泻心肺间热,祛上焦头面热毒;

*臣:牛蒡子、连翘、白僵蚕—辛凉疏散头面风热;

*佐使:薄荷叶苦辛平、板兰根味苦寒、马勃—散肿消毒;

甘草、桔梗—清利咽喉;

陈皮—理气疏壅;

人参—补气,扶正以祛邪;

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引诸药上达头面,“火郁发之”。

*大便秘结者→+酒大黄→泻热通便;

*腮腺炎并发睾丸炎→+川楝子、龙胆草→泻肝经湿热。

*方中药物多苦寒辛散,素体阴虚及脾虚便溏者慎用。

*本方苦寒清泻与辛凉升散并用,清中有散,降中有升,药至病所,火郁发之。

热毒+风[二者皆以在上焦为主]。

*升麻,柴胡合用→“火郁发之”。

*黄芩黄连同用。

*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补肺气;益肾气;助肾阳]。

*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疏散风热]。

内容

02

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

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

贝母天花兼乳没,穿山皂刺酒煎佳;

一切痈毒能溃散,溃后忌服用勿差。

[.;.]

白芷金银花贝母防风赤芍当归甘草皂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陈皮。

水酒各半煎服。

→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红肿焮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君:金银花—清热解毒疗疮[疮家圣药];

*臣: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行气活血通络,消肿止痛;

*佐使:白芷、防风—通滞而散结;

贝母、花粉—清热化痰散结;

山甲、皂角刺—通行经络,透脓溃坚;

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红肿痛甚,热毒重者→+蒲公英、连翘、紫花地丁、野菊花→加强清热解毒;

*便秘者→大黄→泻热通便;

*血热盛者→丹皮→凉血;

*气虚者→黄芪→以补气;

*不善饮酒者→酒水各半或用清水煎服。

*本方用于痈肿未溃之前,若已溃者不宜;

*且性偏寒凉,阴证疮疡忌用。

*本方清解之中寓活血祛瘀之法,佐辛透散结之品,消未成之脓,纳决痈消坚之物,溃已成之脓。

热毒+气滞血瘀+或肿。

*根据疮疡肿毒所在部位的不同,适当加入引经药,以使药力直达病所。

*本方除煎煮取汁内服外,其药渣可捣烂外敷。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痒。

*乳香:活血定痛;消肿生肌。

*没药:散瘀定痛;消肿生肌。

内容

03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

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火毒结聚之疔疮。

*局部红肿热痛或疮形如粟,坚硬根深,舌红脉数等。

*本方取同类相须之法,唯取清解消疔之力。加酒少量→行血脉以助药效。

疔疮+热毒。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散痈消肿;凉血止痢]。

*野菊花:清热解毒。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内容

04

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

四妙勇安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加;

清热解毒兼活血,热毒脱疽效堪夸。

金银花玄参甘草当归。

水煎服,一连十剂。药味不可少,减则不效,并忌抓擦为要。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热毒炽盛之脱疽。

*患肢暗红微肿灼热,溃烂腐臭,疼痛剧烈,或见发热口渴,舌红脉数。

*量大力专,连续服用,不可缺味。

热毒+血瘀。

内容

05

牛蒡解肌汤☆《疡科心得集》

牛蒡解肌丹栀翘,荆薄斛玄夏枯草;

疏风清热散痈肿,牙痛颈毒痰可消。

牛蒡子丹皮栀子连翘荆芥薄荷石斛玄参夏枯草。

→疏风清热,凉血消肿。

→头面风热,颊项痰毒,风热牙痛,兼有表证者。

风+热+血热。

*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内容

06

栀子豉汤☆[新]《伤寒论》

栀子豉汤阳明药,共奏清热除烦功。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栀子豆豉。

→清热除烦。

→发汗吐下之后,余热郁于胸膈。

*宣中有降,降中有宣。

*服令微吐。

内容

07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

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47;.49]

*治小儿心热。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及上窜咬牙,皆心热也。心气热则心胸亦热,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睡。

木通生地黄生甘草梢竹叶。

→清心养阴,利水通淋。

→心经火热证。

*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饮,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溲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下滋肾水,上清心火,滋阴而不恋邪,利水而不伤阴,泻火而不伐胃,以适小儿稚阴稚阳、易寒易热、易虚易实之体。

*君:生地—凉血滋阴以制心火;

木通—上清心经之火,下导小肠之热;

*臣:竹叶—清心除烦,淡渗利窍,导心火下行;

*佐使:生甘草梢—清热解毒,尚可直达茎中而止淋痛,并能调和诸药,且防木通、生地寒凉伤胃。

心热+小肠热+可有阴不足。

*心经火热下移小肠[小便→赤;痛;血]+心经火热上移[口渴,心烦,口舌生疮]。

内容

08

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

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44/;./;.49;.]

*《医方集解》:治肝经实火,湿热,胁痛,耳聋,胆溢口苦,筋痿,阴汗,阴肿阴痛,白浊溲血。

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车前子。

水煎服,亦可制成丸剂,每服6-9g,日二次,温开水送服。

→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肝胆实火上炎证;肝经湿热下注证。

a.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b.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君:龙胆草—泻肝胆实火,利肝经湿热;

*臣:黄芩、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

*佐使:泽泻、木通、车前子—渗湿泄热,导湿热从水道而去;

当归、生地—养血滋阴,使邪去而阴血不伤;

柴胡—疏畅肝胆之气、引药归经、“火郁发之”;

甘草—调和诸药,护胃安中。

*若肝胆实火较盛→-木通、车前子,+黄芩→助泻火;

*若湿盛热清者→-黄芩、生地,+滑石、薏苡仁→增强利湿;

*若玉茎生疮,或便毒悬痈,以及阴囊肿痛,红热甚→-柴胡,+连翘、黄连、大黄→泻火解毒。

*方中药多苦寒,易伤脾胃,故对脾胃虚寒和阴虚阳亢之证皆非所宜。

*本方清利并行,既清肝胆实火,又利肝经湿热,泻中有补,清泻渗利之中寓滋阴养血之功;降中寓升,苦寒降泻之中又寓疏畅升达气机之效。

*“火郁发之”。

*当归龙荟丸→当归龙胆芦荟+黄连解毒汤+大黄青黛+木香麝香+生姜{清肝胆实火}[肝胆实火证]。

肝胆+湿+热。

*泽泻:利水渗湿;泻热;化浊降脂。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内容

09

左金丸☆《丹溪心法》

左金茱连六一丸,肝经火郁吐吞酸;

再加芍药名戊己,热泻热痢服之安。

[.44;.56;.;.53]

黄连吴茱萸。

为末,水泛为丸,每服2-3g,温开水送服;亦可水煎服。

→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肝火犯胃证。

*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舌红苔黄,脉弦数。

*君:黄连—入肝经,清肝火;清胃热;泻心火,寓“实则泻其子”之意;

*佐使:吴茱萸—a.疏肝解郁→肝气条达,郁结得开;

b.反佐→制黄连之寒;

c.取其下气→和胃降逆;

d.引经→引黄连入肝经。

*吞酸重者→+乌贼骨、煅瓦楞→制酸止痛;

*胁肋疼甚者→合四逆散→加强疏肝和胃。

*黄连:吴茱萸=6:1.

*辛开苦降,寒热并投,以苦寒为主,泻火不凉遏,温降不助火邪;肝胃同治,以清泻肝火为主,俾肝火得清,则胃气自降。

*戊己丸→+白芍{疏肝理脾,清热和胃}[肝脾不和证]。

*香连丸→+木香{清热化湿,行气化滞}[湿热痢疾]。

肝火+胃症状。

内容

10

苇茎汤☆《外台秘要》

千金苇茎生薏仁,桃仁瓜瓣四味临;

吐咳肺痈痰秽浊,凉营清气自生津。

苇茎薏苡仁桃仁瓜瓣。

先煮苇茎,去滓,悉纳诸药,煮取二升,分再服,当吐如脓。

→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肺痈[热毒壅肺,痰瘀互结证]。

*胸痛,咳嗽,吐腥臭痰或吐脓血,舌红苔黄腻,脉数。

*本方药性平和,清化于上,降渗于下,凉而不寒,利不伤正。

苇茎:清肺热,治肺痈之要药。

肺热+痰+血瘀+可有脓。

*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

内容

11

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

参茯知芩皆可入,肺热喘嗽此方施。

[.49/52/;.49;.99;.56]

*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咳。

地骨皮桑白皮炙甘草粳米。

上药锉散,入粳米以撮,水小二盏,煎七分,食前服。

→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肺热喘咳证。

*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君:桑白皮—专入肺经,善清肺热,泻肺气,平喘咳;

*臣:地骨皮—助君药清降肺中伏火;

*佐使:炙甘草、粳米—养胃和中,培土生金,以扶肺气,兼调药性。

*肺经热重者→+黄芩、知母等→[增强]清泄肺热;

*燥热咳嗽者→+瓜蒌皮、川贝母→润肺止咳;

*阴虚潮热者→银柴胡、鳖甲→滋阴退热;

*热伤阴津,烦热口渴者→天花粉、芦根→清热生津。

*本方药性平和,尤宜于正气未伤,伏火不甚者。

*清中有润,泻中有补。培土生金,祛邪不伤正,清泻肺中伏火以适稚阴娇脏之性。

肺热+咳与喘。

*地骨皮:有汗骨蒸;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泻黄散☆[泻脾散][新]《小儿要证直诀》

泻黄甘草与防风,

石膏栀子藿香充;

炒香蜜酒调和服,

胃热口疮并见功。

功效:泻脾胃伏火。

主治:脾胃伏火证。

*治脾热弄舌。

1.仙方活命饮与普济消毒饮两方均含有的药物是

A.贝母

B.连翘

C.金银花

D.陈皮

E.乳香

2.五味消毒饮的功用是

A.清热解毒

B.活血止痛

C.化腐生肌

D.消散疔疮

答案在评论区置顶公布

可不要先偷看哦

·END·往期精彩回顾编辑、排版

半夏来源

青竹医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21考研交流群●

←滑动解锁更多客服小可爱→

●考研客服:竹大白●

←滑动解锁更多客服小可爱→

●考研客服:橘佩奇●

←滑动解锁更多客服小可爱→

●考研客服:竹小呆●

←滑动解锁更多客服小可爱→

●考研客服:官方客服●

←滑动解锁更多客服小可爱→

投稿邮箱:yk

qingzhuzhongyi.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gupia.com/dpsx/1530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