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人

项目管理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46.html

湘乡,地处湖南中部,交通便利,物产丰饶,人民勤劳。五十年代,湘乡属邵阳地区,六十年代划归湘潭地区,后来湘潭地改市后,下属县去了一大半,只留下湘潭和湘乡两县(那时韶山只是湘潭的一个区)。大约是八十年代中期,湘乡由县改市。改市后,级别未升,市容如初,我们仍叫她为湘乡县更亲切。

湘乡虽小,名气可不小。名声在外者,乃湘乡方言与湘乡“人文”也。在我国方言中,比较粤、闽方言,湘方言还是比较好听的,是接近北方方言的,如湘西、湘北的话都一听就懂,唯独湘中那一块,包括湘乡、邵阳、新化、涟源等地的方言特别古怪,其中湘乡话尤显特异。记得五六十年代,有两句取笑湘潭和湘乡的顺口溜:“龙牌酱油灯芯糕,砣砣妹子尽你挑”,“长沙里手湘潭漂,湘乡伢子作‘牛’叫”。前句是笑湘潭妹子长得又矮又丑,成为湘潭的三大特产之一;后句是笑湘乡人的话又高又粗,如同牛叫。几十年过去了,随着生活的改善,如今湘潭的姑娘都长得丰腴高大或亭亭玉立,不再是些“砣砣”妹子了,但湘乡人的话依然故我,没有半点进化和改善。

湘乡人说话,语音殊异,乍听如同外国语。在大学上现代汉语课时,语音老师为了说明汉语方言的差异,故意点名要我用湘乡话读“北京人买白菜一百斤”。本来很好懂的一句话,用湘乡话一读就变成“BiaGinYinmabcaiYibiagin”,全变味了,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湘乡话四声调不明显,不象益阳话那样去声鲜明,因此,湘乡人读诗或演讲,没有抑扬顿挫,而是一律的高平调。

湘乡话的另一个特点是语速过快,声高而气促,如同硬石头砸在钢板上,硬邦邦,嘎嘎作响,半点也不柔和细腻。妻子同我第一次回老家,听到湘乡人说话那样高声高调,个个象“河东狮吼”时,十分惊讶和恐惧。她不解地问我:“你们湘乡人说话怎么像吵架一样?”

诚然,湘乡这口蹩脚的方言确实使许多在外面的湘乡人难堪过尴尬过,也给他们的交流带来一些麻烦。但一旦说起湘乡的“人文”来,湘乡人立刻会变得津津乐道,继尔升出几分神气和自豪来。

自古以来,湘乡这块土地便是人杰地灵,俊采星驰。历史上,湘乡人能征善战,将帅辈出。世有“无湘不成军”之说。“湘”,广而方之是指湖南,狭而言之则是指湘乡。因为,此说法就是湘乡人曾国藩率湘军“扎硬寨,打死仗”打出来的。在黄埔军校第一期中,有两个最受蒋介石倚重的湘乡籍学员:陈赓和宋希濂。他俩后来都因战功显赫而分别成了共产党和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反围剿中,曾打过一次漂亮的大胜仗,活促了敌师长张辉瓒。指挥这场战斗的,就是以敢打敢拼著称的红军将领——湘乡人黄公略。他牺牲后,毛泽东在诗中赞叹:“偏师借重黄公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年授衔的十个大将中,湖南人过半,其中湘乡就有两名:陈赓、谭政。如今,陈赓的儿子也子承父业,当上了驻港部队副司令员,少将军衔。

有人说,湘乡人天生吃得苦、耐得劳、霸得蛮,有一股坚韧和执着的精神。

八十年代初,全国掀起了一场学习蒋筑英和罗健夫的热潮。罗健夫就是湘乡人。他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西北从事科研工作。他工作起来似拼命三郎,身患癌症仍霸蛮坚持,最后英年早逝,倒在工作台上。大学读书时,曾有一篇报告文学深深打动过我,那就是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孟晓云写的《胡杨泪》。《胡杨泪》发表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几十家报刊转载,许许多多的读者被主人公钱宗仁那种历尽坎坷和劫难而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感动得唏嘘不已热泪盈眶。钱宗仁是湘乡长丰人。他中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哈尔滨军工大。但由于家庭出身问题未能上学,而是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流浪生涯。几十年中,他什么样的苦都吃过,什么样的罪都受过。尽管如此,他却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他流浪到西北后,刻苦钻研哲学,创作文学,攻读数理,并乐此不疲。“文-革”后,他在不惑之年,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一所名牌大学的数学研究生,毕业后他又回到新疆大学教书。他就像生长在浩翰沙漠中的“胡杨树”一样,坚韧顽强,生生不息,具有惊人的生命力!湘乡人的特性通过他折射出了耀眼的光芒。

在张家界市,也有不少五六十年代大学毕业来湘西支边的湘乡人。如市财政局副局长成劲松,永定区交通局工程师、“鹭鸶湾大桥”和“观音大桥”的设计者陈署生,桑植县气象局局长、气象专家成本文。几十年来,他们扎根湘西,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如今,他们年近花甲,鬓毛全衰,但乡音难改,乡情仍浓!

湘乡人性格的另一方面又特别地固执已见,倔强执拗,做什么事不肯转弯,看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

三十年代,陈赓不幸在上海被捕,蒋介石不忍杀他,亲自出面劝降。因为陈赓既是他的爱生,在北伐时又曾救过他一命。然而,面对高官厚禄,陈赓嗤之以鼻,不为所动,表现出湘乡人特有的倔强和固执。

湘乡的男人如此,湘乡的女人也是那么好强和刚烈。年,我国一大批爱国志士去法国勤工俭学,其中有一家人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湘乡蔡和森一家。当时,蔡和森的母亲葛建豪已年过半百,为了儿女的革命前程,她不听众乡亲的劝阻,义无反顾地离开湘乡,跟着儿子蔡和森、儿媳向警予、女儿蔡畅、女婿李富春一起远涉重洋,到法国学习。她的壮举当时在留法学生中传为佳话。

在当代法国华裔人中,有一位知名度很高的女士叫成之凡。她也是湘乡人。成女士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在法国华人中享有很高声誉。她曾置各种社会舆论不顾,迎难而上,竞选法国总统,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屡败屡战,矢志不渝,充分表现出湘乡人女人的争强好胜和执着精神!

湘乡这块地方,武有武将,文有文人。倡教之风源远流长,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曾国藩既是军事家,又堪称教育家、文学家。《曾文正公全集》、《曾国藩家书》是许多政治家、教育家的枕边书。

湘乡涟水河边,有一所著名的学校叫“东山学校”。九十年前,少年毛泽东跋山涉水二十多公里,负笈求学,来到这里。在这里,毛泽东博览群书,奠定了他的文化基础。当时他还有位叫萧三的同学,后来是我国著名的诗人、翻译家。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里,有湘乡籍作家张天翼一笔。三十年代,他的讽刺短篇小说《华威先生》曾轰动一时,现在也一直是中学语言教材必选课文。

在湖南历任作协主席中,有两位湘乡人。一位是六十年代的蒋牧良,一位是八十年代的刘勇。一是小说家,一是诗人。

尊师重教,提倡读书,学风蔚然,历来是湘乡的传统美德。我家住的三眼井是湘乡城的一条老街,居民大多是“引车卖浆者之流”,可就是这样一条贫民街里,每年都有许多孩子考上名牌大学。我的一位邻居是屠夫,初中文化,可他两个儿子,一个在北京钢院毕业,一个在清华读研究生;他姐姐的女儿也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我弟弟也是武汉大学毕业。我们那条街出国留学讲学的也不少。有位卖冰棍的老婆婆,她的儿子现在英国皇家医学院当研究员,去年把她接到伦敦住了三个月,说什么也不住了。回来后,她见到我说:“伦敦好么子好?出门说不得话,在家电视看不懂,连小孩子都是一口洋话,每天只能跟我崽讲几句湘乡话,还是三眼井好哇!

呵,湘乡。我生于斯长于斯恋于斯的湘乡。是的,湘秀话古怪难懂,湘乡话粗僻不雅,湘乡话如牛叫如狮吼,但这又怎样呢?湘乡的啤酒名扬三湘,湘乡的水泥全国走俏,湘乡的生猪远销沿海,湘乡的铝厂是全国最大氟化盐生产基地,湘乡的铁合金在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湘乡这块土地出人才,出角色,湘乡人为湖南争了面子,为中国作了贡献!

与梦想者同行

与坚持信念者同行

与相信者同行

恒和——湘乡人自己的公众平台,您的眼睛就是恒和的眼睛,请用您的手机拍摄所看到的事情,直接发送给我们。请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gupia.com/dpsx/1570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