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笔记11地骨皮重用确实能够止痒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51002/4705219.html

读《中医临床家---胡天雄》一书时,读到地骨皮止痒一篇真叫人拍案叫绝,不时拿到临床上验证确有实效,乃感天雄老中医不胡言也。

原文是:地骨皮性味苦寒,通常之用有二:退伏热以除蒸;清肺而定喘。此外,尚可祛风热以止痒,则不甚为人所注意。一人患疹,遍身瘙痒,胸腹尤甚,久治未效,谭礼初老医师用地骨皮30克生地30克,紫草15克,猪蹄壳7个煎水服,三帖即愈。以药测证,知此种瘙痒,当有血分燥热证候之可验。又见一人患脓疱疮,瘙痒流汁,遍请县城诸老医治之不愈。一年轻女医师单用地骨皮一味煎水洗之,随洗随愈,因而声名大噪。《中医临床家---胡天熊》

近期治一孕妇,33岁,妊娠三个月,突患荨麻疹,混身上下陡然云起大片红白相间的大疙瘩,瘙痒无比,抓挠血痂。要求中医治疗,坚称不服中药,外洗。现代女性自我保护意识真强。余接诊后,思之: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结合胡天雄老中医重用地骨皮之经验。处方:荆芥12g防风12g透骨草30g地骨皮g野菊花60g蝉衣20g益母草60g地肤子60g蛇床子60g生甘草10g三剂,令用大锅煎20分钟,洗浴。三付药用完即告痊愈。此案即是重用了地骨皮,合其它药共奏疏风、透热、活血、止痒。平时临床上,吾不但外洗重用地骨皮止痒,内服亦然,仍然效佳。

古道瘦马写于.4.7

附:地骨皮

杞根;地骨;地辅;地节;枸杞根;苟起根;骨皮;地骨白皮

寒性

归肺、肝、肾经。

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

9~15g。

脾胃虚寒者忌服。

1.《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

2.《名医别录》:大寒。主风湿,下胸胁气,客热头痛。补内伤大劳嘘吸,坚筋骨,强阴,利大小肠。

3.《药性赋》:味苦,平,性寒,无毒。升也,阴也。其用有二:疗在表无定之风邪,主传尸有汗之骨蒸。

4.《本草纲目》:去下焦肝肾虚热。

5.《景岳全书》:南者苦味轻,微有甘辛,北者大苦性劣,入药惟南者为佳。其性辛寒,善入血分肝肾三焦胆经。退阴虚血热,骨蒸有汗,止吐血衄血,解消渴,疗肺肾胞中阴虚伏火。煎汤漱口止齿血。凡不因风寒而热在精髓阴分者,最宜此物。凉而不峻,可理虚劳。气轻而辛,故亦清肺。假热者勿用。

6.《本草备要》:泻热凉血,补正气。甘淡而寒。降肺中伏火,泻肝肾虚热,能凉血而补正气。故内治五内邪热,热淫于内,治以甘寒。地骨一斤,生地五斤,酒煮服,治带下。吐血尿血,捣鲜汁服。咳嗽消渴,清肺。外治肌热虚汗,上除头风痛,能除风者,肝肾同治也。肝有热,则自生风,与外感之风不同,热退则风自息。中平胸胁痛,清肝。下利大小肠。疗在表无定之风邪,传尸,有汗之骨蒸。李东垣曰:地为阴,骨为里,皮为表。地骨皮泻肾火,牡丹皮泻包络火,总治热在外,无汗而骨蒸;知母泻肾火,治热在内有汗而骨蒸。四物汤加二皮,治妇人骨蒸。朱二允曰:能退内潮,人所知也;能退外潮,人实不知。病或风寒散而未尽,作潮往来,非柴葛所能治,用地骨皮走表又走里之药,消其浮游之邪,服之未有不愈者,特表明之。时珍曰:枸杞、地骨,甘寒平补,使精气充足,而邪火自退。世人多用苦寒,以芩连降上焦,知柏降下焦,致伤元气,惜哉!予尝以青蒿佐地骨退热,累有殊功。肠滑者忌枸杞子,中寒者忌地骨皮。掘鲜者同鲜小蓟煎浓汁,浸下疳甚效。

7.《本草崇原》:气味苦,寒。主去骨热、消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gupia.com/dpyj/1520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