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指征。中医称此病为“消渴”,意即消瘦、口渴。现在的人,体重普遍高,虽然不至于形体消瘦,但体重有些会狂减几十斤...
患者一定想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就得了消渴病。
中医认为,消渴病的病因是阴虚。
什么是阴虚?我们不妨举个简单的例子。
人身上的阳气,好比燃烧的火焰;人身上的阴气,好比一锅水。人只要活着,火就不断放散热量,加温锅里的水。蒸腾起来的水蒸气,滋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全身无处不到,这样,人既能保证体温,又能身体滋润,活的健康长寿。
而消渴病,恰恰是锅里的水不足了,时间一长,就有干锅的危险,我们说,这便是阴虚。
因为阴虚,人们就口渴,想通过喝水补充锅里的水。但很可惜的是,人们喝下去的水,永远补不足锅里的水,因为锅里的水,是真水(或称真精),是脏腑经过层层转化、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非常宝贵。普普通通的水没法和它比。
普通水喝下去再多,只是在体内走一遭,一会的功夫就全出去了,根本吸收不了。
2.
我们刚才说到,真阴很宝贵。
偏偏,许多不懂养生的人,不知不觉中耗伤了这些宝贵真阴。
耗伤的方式,在这总结九条:
①过多吃肥肉。《素问·奇病论》说:肥者令人内热。肥肉吃多了,身体就会产生内热,这就相当于不断给炉灶添柴,火大了,水蒸发的就快,真阴耗伤的就多。
②喜欢吃甜食。甜味,在中医五行属土,土可以克水。甜食吃多了,真水会因受克制减少。如《素问·宝命全形论》说:水得土而绝。当然,您别以为只有糖才是甜的,注意零食中也含有很多糖。
③辛辣。有些人吃辣椒上瘾、吃火锅更上瘾。《灵枢·五味论》说:辛与气俱行,故辛入而与汗俱出。吃辣一时爽,殊不知,长年累月的吃辣,会导致汗液蒸发,带走阴液,损伤胃阴、肺阴,尤其是北方干燥地区。
④香烟。香烟性燥,有些人吸烟吸的鼻子又干又涩,还带干血。明代《景岳全书》中对烟草评价:阳盛气越,多燥多火。吸多了,肯定耗伤肺阴。
⑤饮酒。白酒性热,高度酒占唇如火,喝在胃里如同炭烤。有些人日日饮酒,导致胃里积热,会耗伤胃阴。
⑥经常动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暴怒伤阴。这里伤的,主要是肝阴。
⑦思虑太过。《临证指南医案·三消》中讲: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证大病。思虑太多,我们中医说耗伤心血心阴。而经常抑郁的人,情志会化火,火旺自然伤阴。
⑧房事太过频繁。《外台秘要·消渴》中说:房事过度,令肾水虚耗,下焦生热,热则肾燥,肾燥则渴。所以,人年青的时候,一定别房事太过,肾精亏损多了,易患消渴。
⑨熬夜。睡觉时最佳的补阴之法,有些人凌晨两三点才睡觉,长久下去,自然耗竭真阴。
上面九点,一定要注意,只有注意了才能降低消渴病发病率,治疗期间,也必须注意这三点才能治好。
3
消渴怎么治疗?总的原则,一方面补阴,一方面清火。用药物的力量慢慢填补真阴,再把火关的小一点,这样慢慢把真阴补起来。
中医现在将消渴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种类型,这是根据内脏上中下的位置划分的。心肺在横膈膜上,属上焦。脾胃在横膈膜下,属中焦。肾在最下面,属下焦。
上消,主要因为肺阴亏虚,肺不能布散津液,口里就干,人就容易口渴,每天要喝很多的水,但还是不解渴。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选用二冬汤加味。
天冬12麦冬12
天花粉30太子参30
山药30石膏30
知母9黄芩12
生地15丹皮9
4
中消,是因为胃火旺盛,脾阴不足。胃火旺了,食物熟的就快,消化的就快,就跟高压锅一样。所以等不了多久,人就又饿了、狂吃不断。脾阴不足,大便就硬,便秘,同时肌肉消瘦。我们一般选用《伤寒论》白虎加人参汤。如果便秘了,加大黄9芒硝9,吃到不便秘了就把这两味拿掉。这个方子很便宜。
知母18克石膏50克炙甘草6克粳米9克人参9克
但注意,有些人可能吃的很多,但不便秘,反而是便溏,这是因为脾阴虚久了,导致脾气虚。这就不能用白虎加人参汤,否则越吃越拉,《医宗金鉴》说,此时该用七味白术散。
人参6茯苓12炒白术12炙甘草3藿香叶12木香6葛根15
5
下消,是肾的问题,肾阴虚不能管理水液代谢,所以尿量频多,尿液浑浊,如膏如脂。舌红少苔,皮肤干燥瘙痒。用六味地黄汤:
熟地黄24山茱萸12
干山药12丹皮9
茯苓9泽泻9
肾阴虚久了,导致肾阴阳两虚型,手足发凉,腰膝酸软,阳痿或月经不调,多尿、尿液浑浊,用金匮肾气丸。
熟地黄24山茱萸12
干山药12丹皮9
茯苓9泽泻9
桂枝3炮附子3
6
生活中,还有一类糖尿病人,血糖值高,但是并没有明显的多饮、多食、多尿的“三多”表现。
此时,可以用黄芪汤:
黄芪30生地15
麦冬15玄参15
苍术15山药30
绿豆克
降糖活血方:适用于糖尿病,舌质紫暗、有淤瘢症状者,应引起重视,积极预防。
生黄芪30克,山药15克
苍术15克,玄参30克
当归10克,赤芍10克
川芎10克,益母草30克
丹参30克,葛根15克
生地15克,熟地15克
木香10克
附:糖尿病人的三张治本方
关于富贵病,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就是司马相如的消渴证一案。
《史记》中就有关于司马相如的传说:“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尝有消渴疾。”由于司马先生向来风流倜傥,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消渴病都被怀疑是风流病。
但是后来慢慢地医家发现,不风流的人也会得消渴证,司马相如得病的原因主要是和他的生活饮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相如小名犬子,作文赋,久游宦,迨遇文君之后,分得僮百人,钱百万,买田宅,为富人。”
总之是吃得好,住的好,又有美人陪伴,小日子好的了,终于得了消渴病。因为《中藏经》对于消渴的病源解释就是:“消渴者,因冒风冲热,饥饱失节,饮酒过量,嗜欲频伤,或饵金石,久而积成,使之然也。”
陈存仁先生在《糖尿病中医疗法》中总结了一下糖尿病常见的症状:“初起时病势极缓,常觉身体疲乏、精神懈怠、不胜劳力、忧郁、头痛、眩晕稍呕、体重日渐减轻。
病势既进,遂欲饮水,饮后又不能自解其渴,小便甚多(隔宿尿上面或有膏油一层,或多白色沉淀物),能食而不长肌肉,身体日见羸瘦。普通小便大率味咸,唯患消渴者其小便含有糖分,味甜。”
以下征象并非每人皆有,但患者易有下列现象中的若干项:
1、皮肤易生痈疽,时发时愈。2、食量增加,嗜食不已。少数人形体发胖,但大多数人得此病后日见消瘦。3、消渴症久后,许多人续患下消症(即肾脏炎、蛋白尿病)。4、四肢麻痹刺痛及臀部有坐骨神经痛。多数为阳痿,少数为强中(即亢阳)。5、皮肤干燥,身上奇痒。妇人阴部瘙痒,男子龟头痒。6、久患此病,目眩视物不清,甚至眼患白内障而目盲。7、患者易发神经衰弱,或兼患肺痨及肠胃病。8、中风及伤寒、霍乱、猩红热、白喉等病后偶亦有糖尿岀现,但大都能在短时间即愈,不致持久,不难区别。9、本病失治后,因血中糖分太多,能使病人眩晕发厥,重笃时有昏睡状态,以致全身衰弱而死。10、此症若干人由父母遗传而得,若干人亦能遗传于子女,但也不是一定会遗传的。
很多人有一段时间内,可能因为饮食原因,血糖会升高,但并不代表就有糖尿病。因此这样的人,只要节制饮食,合理休息和锻炼,血糖都会慢慢地恢复正常,根本不需要吃药。
但是如果出现了上面列举的那些症状,就需要及时用药调理了,否则病情日深,积重难返。
文后我们会介绍两个治标的方子,也就是单纯降糖方,先介绍三个治本的药方,都摘录于陈存仁先生的《糖尿病中医疗法》一文中。
第一张药方就是六味地黄丸(体格中和,且没有其他病症者使用)。
“消渴症用此方最适合而有效,这是以地黄作为主药的缘故。”
第二张药方就是消渴丸(体格偏于热性且有阴虚症状者使用)。
黄芪六两、生地黄十二两,泽泻四两,怀山药二两,凉粉草四两,地骨皮四两,粟米须四两,元参四两,黄柏二两。(研末成粉制成水丸,每天2次,每次9克,温水送服)
第三张药方就是回天消渴丸(体格偏于寒性且有阳虚症状者用的)。
熟附子四两,人胞衣(胎盘)粉四两,厚杜仲四两,巴戟肉四两,生地黄十二两,粟米须四两,白术四两,炮姜二两,黄芪二两。(研末成粉制成水丸,每天2次,每次9克,温水送服)
除了六味地黄丸现在有中成药卖以外,后面两种都很难买到中成药。因此需要自己到药房买药加工成丸。注意一定要做成水丸,而不是蜜丸。
以上三方均有治愈消渴证的效用,至少大部分人用了都有效。患者最好在医生的诊治及指导下用药为妥。可能部分病人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
对于服药,陈存仁先生给出了“分两步走”的建议:
第一步:用猪胰汤或者地黄汤。先用十天,验尿后确认糖质已清,再开始用第二步治本的方子。如果糖质仍多,可以适当增加地黄的分量,直到糖清为止。
第二步:等到治标之剂确实见效后,便要坚持用下去,然后同时用治本之方(三选一)。一开始可以按比例先用汤药煎服,等病情稳定了,再改为水丸长期服用。
一般来说,三个月内病即可痊愈。
“三个月如果未能痊愈,则要加重黄芪等药的分量,到六个月再看究竟要增减哪些药品,最后必定抵于成功。如果最初抱定以一年为治疗期,其实总不消一年即会好的。”
陈先生在文章的结尾,对情绪对糖尿病人的影响做了详细的论述,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大概意思就是,所有不好的情绪都会对人体有伤害,尤其是紧张与愤怒。所以心情舒畅很重要,否则再好的药也没有用。
还有,陈存仁先生在研究糖尿病的时候,发现了很多清朝以后治愈糖尿病的医案。在他的《糖尿病中医疗法》中都有记载,随便找一个案子来看看吧。
有个胡大叔,差不多50多岁,平时特喜欢豪饮几杯,但同时心思重,容易想太多。慢慢地,身体越来越不好,轻的时候呢就手足痛,严重的时候就会感觉肾气上冲,导致晕厥。
没事儿也会出一身大汗,夜里无法入睡,牙齿疼痛,牙龈外露。另外还有个问题不好讲,就是每当夜里就有性冲动,经常梦遗,满面油光。
当时为他诊治的医生姓魏,魏先生问他,你的小便怎么样啊?胡大叔说挺好的啊,清白的颜色。魏先生说,你下次用盆把小便留下来观察一下。
胡大叔谨遵医嘱,尿完后留下查看,发现过了一会儿尿变成稠浆,表层结了一层腐皮。艾玛,这可把胡大叔吓坏了,赶紧向魏医生报告。并且补充说,这些年因为劳累,吃了好多桂枝、附子等纯阳药物补身,“不可胜计”,是不是特么补过了?连尿都成浓汤了。
魏医生说,幸亏你来的及时。于是给胡大叔开了一个方子,主要成分是生熟地、枸杞、麦冬、沙参、地骨皮、知母、黄柏、黄连、石膏等,出入加减。然后这个病就慢慢地全好了。
陈存仁先生通篇都表达了一个观点,就是胰岛素只是单纯的“调节生理的药品”,不能断根。中医疗法却可以从根本上治愈糖尿病,不过也没有达到%疗效的地步。
因为每个人的病情不同,开的方子也不同,和医生的诊治水平有关,也和每个病人对药物的吸收与反应有关。但是单就降糖这一个指标来看,中医也早有验方,效果之好,绝不亚于注射胰岛素。
陈先生把方子无私公布在文章中,现摘录如下,供大家参考。
1、猪胰汤
用猪胰一条加粟米须五钱(15克)煮汤代饮,胰脏可食,单饮汤亦可。到第三日尿内即无糖质,以后每日服用此汤,尿中皆无糖质。初服者尿内约三日便无糖质,最迟至第七日无糖质。
猪胰煮熟后食之,汤味鲜美,胰味像瘦肉一般,也很可口。
粟米须就是玉米的须,到处都有,一部分药店有售,价极贱。新鲜的为白色或浅咖啡色,干的为深棕色,两种都可用。此方的分量是以一尺长的猪胰作为标准,病轻者每天半条,就是半尺,病重者用一尺到一尺半,略有出入也无妨。2、地黄汁
干地黄一两,煮茶代饮。每日煎二次,连服不辍。
地黄有抑制糖尿的作用,这是可靠的科学试验的结论。用地黄煮汁内服,功效也是可靠的。而且地黄同时能抑制其他食品中碳水化合物里的糖分,所以服用地黄汁的同时能吃饭,稍进糖食也无妨。
煮时约用水一碗半煮为一碗,再煮时仍成一碗,可服二次。其味可口,淡而不苦,也没有药味,一点也不难吃,吃惯了更无难受之意。
但是各处地黄质料不同,成分也有高下。消渴病人最好自己学会验尿的方法,直至验到没有糖的成分为度。地黄的分量也要依据病情程度的深浅而有所増减,有的人六钱(18克)已够,有的要二两(60克)才合。如要吃饭,也需每天验尿六七次才能决定地黄的分量。
可能有很多人会问,既然这么好的中医疗法可以降糖,为什么大众都不知道?中医院里也没有宣传?中医看病,也会推荐降糖药?
西医说糖尿病不能根治。中医有很多的根治成功案例,但也不是人人有效。就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生活饮食习惯、情绪和是否遵医嘱等,都会影响到疗效。可是不管怎样,糖尿病的治疗方法都应该是人人知道的常识。
相信很多人可以用这些方法帮到自己,从此过上健康的好生活。
参考文献:
1.周仲英·中医内科学
2.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3.汤本求真·中医内科医鉴
中医食疗养生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医院是厨房。
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好的疗效是坚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