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挤啦人医专家来泾河啦

我院紧密型医联体上级单位--医院为积极响应“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首站来泾河啦!

9月12日上午,医院将委派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肿瘤科、感染疾病科等科室专家来我院开展查房教学、大型义诊等活动,热烈欢迎有需求的朋友前来咨询、就诊!

专家组成员有:

房启良,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扬州市神经病学分会专业委员,擅长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治。

黄建中,放疗科副主任,主治医师,擅长各种肿瘤的内科诊治。

李锦,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擅长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治。

宫晓影,副主任医师,消化内科,擅长急、慢性胃炎,肠炎,胃出血等消化道疾病。

吴开阳,主治医师,感染疾病科,擅长肝炎,结核等诊治。

秋季进补分体质,气虚、血虚、阴虚…照着做准没错!

经过夏季的煎熬,面临秋冬季的到来,人们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需要利用秋季来进行调整。

秋季适当进补,不仅能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还能为冬季的来临奠定基础。秋补对恢复体力、提高抗病能力、减轻宿疾都有重要意义。

但是,我们在秋补时一般都存在很多误区,今天就教大家如何避开3大误区,正确进行秋补。

误区1:虚实不分

体虚主要包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

其中气虚的人常常有身体乏力、面色苍白、胸闷气短、食欲不好等症状,这类体质的人可以适当多吃黄豆、莲子、山药、淡水鱼、鸡肉等食物。

血虚的人会有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苍白的表现,嘴唇、指甲、舌头的颜色也比较浅淡,这类体质的人可以适当多吃猪血、猪肝、干龙眼肉、红枣、花生、赤小豆等食物。

阴虚的人常常会在午后觉得潮热,夜里盗汗,同时还有口苦咽干、舌红少苔、便秘等症状。这类体质的人可适当多吃鸭肉、牡蛎肉、苹果、银耳等食物。

阳虚的人通常有四肢不暖、腰膝怕冷、小便次数多的表现,女性可能痛经、男性可能阳痿早泄等。这类体质的人可适当多吃韭菜、牛羊肉和鸽子肉。

可见,不同的虚证有不同的症状,也有不同的补虚食物。在秋补之前,一定要分辨清楚。否则不仅不补身体,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误区2:越贵越多越好

其实不然,我们平常只要注重饮食平衡,一些普通的食物就也能起到补益身体的作用。

如每天吃1~2个鸡蛋,喝~毫升牛奶就能补充我们每天所需的蛋白质和钙质。

误区3:以药代食

中药有上中下三品之分:

上品中药属于药食同源,对人体无毒——如山药、莲子、大枣、薏米、生姜、山楂等。

中品中药无毒或有小毒,对人体有补益作用——如白术、茯苓、党参、黄芪。

下品中药是有毒的药——如朱砂、砒霜、乌头。

秋季进补最好选用上品中药,也就是用药食同源的食物来调理我们的身体,比如松子。

松子有延年益寿、轻身不老的功效。在挑选松子时,应该选择外壳色泽光亮,果仁丰满洁白,个头大的干燥松子。

咳咳咳,秋季伤肺总咳嗽,4个妙方帮你润燥养肺

秋季容易出现秋燥,且有温燥与凉燥之分,但无论是温燥还是凉燥都对肺脏有所损伤。

中医讲究以形补形,既然秋燥伤肺,我们能不能吃点动物肺脏来补肺呢?

答案是不能。因为正常的平和之人,在秋季时,肺是比较旺的,如果再吃肺就会导致补过了,所以中医又有“秋不食肺”的说法。

那么秋季应该怎样吃才能润燥养肺呢?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几种秋季润燥的饮品,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秋梨饮

秋梨饮有清热化痰、滋阴润肺的效果,适合嗓子干痒、咳嗽,咳了一阵出现胸痛,且痰中带血、舌干苔黄、身热有汗等症状的温燥人群饮用。

在家制作秋梨饮的具体方法为:

先将梨切开,去掉梨核儿,留下梨肉和梨皮;

再将梨肉与带着藕节的藕一起切成片放入沸水中,同时加入10克掰开的大枣;

添加适量冰糖煮10多分钟即可。

平时也可以搭配百合、川贝作药膳调养。具体的做法为:

将1个秋季白梨去把儿,削盖,掏出梨核;

在梨中放入3克川贝粉和几颗冰糖;

盖回梨盖并用牙签戳上,上锅隔水蒸1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即可。

2陈皮山楂蜂蜜茶

陈皮入肺、胃经,可化痰和胃。山楂有消食的作用,蜂蜜可以润肺养血。

陈皮山楂蜂蜜茶适合有咳嗽喉痒、干咳无痰、舌头又白又干、恶寒无汗等凉燥症状的人饮用。

陈皮山楂蜂蜜茶的具体做法为:用6克陈皮,15~30克山楂,泡透之后煮10分钟,等水放凉,加入蜂蜜即可。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人就不要喝蜂蜜了。

3银耳葡萄汁

将蒸好的白木耳与葡萄一起放入榨汁机里榨汁即可。如果没有葡萄,也可以用葡萄干代替。

4枸杞蒸梨

枸杞可以泡水喝,也可以直接食用。枸杞还可以与梨一起蒸制,起到补肺补肾的滋润作用。

具体做法为:先将梨洗净、削盖、掏核;放入枸杞后盖上盖,上锅隔水蒸1个小时即可。

此外,秋季还可以多吃一些白色的食物,如萝卜、山药等。萝卜降气,可以顺肺气而补肺;山药也有补肺、脾、肾三脏的功效。

咽干口渴、口舌生疮……秋季上火反复磨人?坚持4招,远离上火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处暑已过,天气逐渐转凉,开始进入冷热适宜的秋季。但一到秋天,口干舌燥、咽干口渴、声音嘶哑、口角溃烂等上火的症状总是让人不堪其扰。

1

为什么秋季容易上火?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火”是什么。

中医认为,在人体内有一种看不见的“火”,它是身体内某些热性的症状,能够产生温暖和力量,提供生命能源,推动生命进程。

火在一定范围内是必须的,但超过正常范围就是“邪火”了。而上火就是人体阴阳失衡的结果,人体感受外邪或机能活动亢进就会出现阳盛阴衰的热证症候。

秋季为什么容易上火呢?

1气候干燥

秋季气候干燥。人体一时难以顺应季节变化,也会缺少水分,加之昼夜温差大,脏腑容易失调,自然就容易出现上火的症状。

2悲郁情绪

秋季落木萧萧,万物生机渐失,很容易引发人的悲郁情绪,如果不能及时疏泄,就容易导致郁结成火,出现上火症状。

3病原体

从西医的角度讲,上火是感染了一些病原体,导致人体的某些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常见的上火多为急性感染性疾病,如急性咽喉炎、眼睑炎、皮肤疖肿、口腔溃疡等。

秋季转凉的天气会促使人体吃些辛辣刺激的食物来御寒,但辛辣食品会刺激免疫细胞,让免疫细胞产生外敌入侵的错觉,从而分泌大量的炎症因子。

一般情况下,充足的体液循环能够带走炎症因子,让它不至于损伤机体。但秋季天气干燥,体表皮肤水分蒸发较快,水分丢失较多,血管不那么丰富的部位(如嘴角)就容易受到炎症因子的攻击,出现口角破溃等上火的症状。

2

上火,有实虚之分

上火有实火与虚火之分。为了方便理解,我们不妨用数值来表示阴阳平衡。假设人体阴阳总和为1,正常情况下,阴气和阳气应该各为0.5。

1实火

如果阴气值不变,阳气大于0.5,即为实火。引起实火的原因多是火热之邪内侵或嗜食辛辣,也可能是精神过度刺激、脏腑功能活动失调所致。

实火通常有大便干结、小便黄而味重、舌质发红等症状,可以适当吃一些降火的食物,如苦瓜、西瓜、菊花茶、凉茶等。

2虚火

如果阳气值不变,阴气小于0.5,就会显得阳气过多,即为虚火。虚火多是由于内伤劳损,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导致脏腑失调、阴血虚损,从而生内热,化为虚火。

虚火通常有五心烦热、颧红、失眠盗汗、口燥咽干等症状,这时就应该适当吃一些银耳、沙参、麦冬、百合等补阴的食物。

3

巧饮5茶,给五脏降降火

除了实火与虚火以外,不同脏腑上火也有不同的症状,需要不同的应对之策。

心火

如果舌尖红,伴有烦躁、口干、口舌生疮、睡眠不好、手足心热、盗汗、小便赤热发黄、大便干等症状,就可能是心火。

解决方法:喝莲心茶。莲子心可清心火,有清心安神的作用。取莲子心1~3g,泡水饮用。

肝火

有肝火时,舌质也是红的,但主要集中在舌的两侧。此外,肝火还表现为性急易怒、失眠、头晕目眩、面红眼赤、口苦口干、耳聋耳鸣、舌苔黄薄、胸胁疼痛、大便干结等。

解决办法:喝菊花茶。选用黄菊花三朵,泡茶饮用。

肺火

肺火表现为脸有疖子、鼻咽干疼、咳嗽胸痛、干咳无痰或痰黄而黏、睡眠不好、舌头前半部分红。出现肺火还容易伤风,一伤风就会出现高热、咳嗽、痰黄稠而粘等症状。

解决办法:喝金银花茶。金银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

胃火

有胃火的人往往容易饿,想喝凉水,还有烦热胃痛、口渴口臭、牙痛、牙龈肿烂、牙宣出血等症状。舌头也可表现为整个舌头比较红,有时舌红苔黄,黄色甚至能将红色完全覆盖。

解决办法:喝苦丁茶。苦丁茶性寒味甘苦,可归胃经,有疏风清热、明目生津的功效。

肾火

肾脏一般都是因虚而导致火旺,即虚火。主要症状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牙齿松动或疼痛。傍晚口干、烦热、失眠、盗汗,伴有腰膝酸痛、胫骨痛、足跟痛及遗精等,舌红无苔。

解决方法:喝枸杞子、地骨皮茶。枸杞子性平味甘;地骨皮即枸杞皮,性寒味甘,均有滋养肾脏的功效。

4

如何预防秋季上火?

多喝水

秋季干燥,很多人上火的绝大部分原因都是水分不足,因此,秋季补水尤为重要。每人每天至少应该保证0ml~ml的饮水量,可以喝白开水,也可以喝菊花茶。

从色泽上分,菊花可分为黄菊和白菊,两者皆可入茶。其中白菊味甘,清热较弱;而黄菊味苦,泄热强,对上火、咽痛、口腔溃疡、伤风感冒等症比较适宜,因此也可入药。秋季上火者,可取黄菊花3朵,泡茶饮用。

此外,秋天不适合饮用新茶,因为新茶容易使人上火。

饮食清淡

秋季饮食宜清淡,不要过度食用燥热、辛辣的食物,以免火上浇油,让身体更干燥。

秋季饮食还要避免过多地摄入高糖、高蛋白食物,因为高糖食物容易引发或加重痤疮,高蛋白食物在代谢分解时会消耗水分并产生热量,从而容易诱发上火。

秋季可适当多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白萝卜、雪梨、百合等。

保持好心情

除了食物之外,良好的情绪对身体健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情绪波动太大,我们的脏腑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损伤身心。所以,遇事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免肝火旺盛,出现口干口苦、心烦失眠等上火症状。

早睡早起

秋季昼长夜短,充足的休息显得尤为重要。秋季最好在晚上11点之前睡觉,以收敛神气。不要经常熬夜,以免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物钟。中午还可以适当睡个午觉,有助于养好精神。

秋季气候干燥,上火现象十分普遍,唯有调整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才能有效预防秋季上火,平稳度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gupia.com/dpzj/1519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