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药葛根粉葛

葛根《神农本草经》

PuerariaeLobataeRadix

来源及名称释义

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粉葛:豆科植物甘葛藤的干燥根)

功效及辅助记忆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升阳止泻(粉葛: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

性能特点

辛甘而凉,性善升散,入脾、胃经

疏散肌腠经络之邪气,能解肌发表退热,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

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行,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及透发疹毒,为治麻疹、烦渴、泻痢所常用

主治病证

外感表证,项背强痛

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热病烦渴,消渴证(肺热燥渴,清肺热、生津:地骨皮)

湿热泻痢初起,脾虚泄泻

图片

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性状鉴别

葛根

纵切的长方形厚片或小方块,长5~35cm,厚0.5~1cm,外皮淡棕色至棕色,有纵皱纹,粗糙

切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的纹理明显质韧,纤维性强,气微,味微甜

饮片:不规则的厚片、粗丝或边长为0.5~1.2cm的方块,切面浅黄棕色至棕黄色,质韧,纤维性强,气微,味微甜

粉葛

圆柱形、类纺锤形或半圆柱形,长12~15cm,直径4~8cm,有的为纵切或斜切的厚片,大小不一,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未去外皮的呈灰棕色

体重,质硬,富粉性,横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浅棕色同心性环纹,纵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数条纵纹,气微,味微甜

饮片:不规则的厚片或立方块状,外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切面黄白色,横切面有时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浅棕色同心性环纹,纵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数条纵纹,体重、质硬、富粉性,气微,味微甜

炮制方法

葛根: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泡,捞出闷润,切厚片,晒干

煨葛根:取净苍耳子,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焦黄色,刺焦时即可,碾去刺,筛净,用时捣碎

湿纸煨:取葛根片或块,用三层湿纸包好,埋入无烟热火灰中,煨至纸呈焦黑色,葛根呈微黄色时取出,去纸放凉,备用

麦麸煨:取麦麸撒入热锅中,用中火加热,待冒烟后,倒入葛根片,上面再撒麦麸,煨至下层麦麸呈焦黄色时,随即用铁铲将葛根与麦麸不断翻动,至葛根片呈焦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备用(每kg葛根,用麦麸30kg)

炮制作用

生葛根长于解肌退热、生津止喝、透疹,用于外感表证及消渴

葛根煨后发散作用减轻,止泻功能增强,多用于湿热泄痢、脾虚泄泻

采收加工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止泻宜煨用,退热生津、透疹宜生用,鲜葛根生津最佳

化学成分

主要活性成分是异黄酮类物质,含量高于其它活性物质,葛根的心血管效应主要归因于它所含有的异黄酮,如葛根素(特征成分)、大豆苷元和大豆苷

葛根异黄酮化合物

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葛根可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的血流量,改善心脑循环,对于高血压、心肌缺血、动脉硬化、等病症有防治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葛根可以很好地缓解高血压病人出现的头项拘紧症状

葛根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还有解痉、退热、促进肝脏解毒机能,以及雌激素样作用,可以用来调节内分泌,缓解女性更年期综合症

粉葛能抑制人体酒精吸收量,加速酒精代谢,提高对酒精的耐受量,减少酒精对肝脏损害等作用,因而具有一定的解酒作用

补充

粉葛和葛根功效类似,但从化学成分上来看,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粉葛淀粉含量更高,葛根素含量很低,大约只有葛根中葛根素含量的三分之一

因此,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尽量选用葛根;而用于日常食疗,可以用粉葛,因为其淀粉含量高,口感和味道会更好

民间素有“千杯不醉葛藤花”之说,自古以来葛花就被用来解酒,是酒前、酒中、酒后不可多得的饮酒伴侣,它能快速分解酒精、缓解头晕头痛、增强肝功能、缓解厌食恶心等酒后症状

葛花(10g)加入清水(ml)中煎煮15分钟,加入蜂蜜调味,即可做成一杯解酒的葛花茶,在饮酒前或饮酒后适量饮用

《本草纲目》中记载:“酒后饮茶伤肾,腰腿坠重,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酒精被吸收后90%以上被肝脏的醇脱氢酶氧化为乙醛,再被醛脱氢酶氧化为乙酸,最后被肾脏排出

酒后饮茶,由于茶中的茶碱有利尿作用,可促使尚未氧化的乙醛过早进入肾脏,而乙醛对肾脏有损害作用

此外,浓茶和酒精一样,也具有较强的兴奋心脏作用,两者合用,大大加重了心脏的负荷,可引起心率失常或心功能不全。因此,酒后不可喝浓茶,尤其是醉酒后

相关论述

“本草十剂云,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盖麻黄乃太阳之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葛根乃阳明经药,兼入脾经,脾主肌肉。所以二味药皆轻扬发散,而所入迥然不同也。”(《本草纲目》)

“葛根,轻浮,生用则升阳生津,熟用则鼓舞胃气,故治胃虚作渴,七味白术散用之。又清暑益气汤兼黄柏用者,以暑伤阳明,额颅必胀,非此不能开发也。”(《本经逢原》)

“葛根,解散阳明温病热邪之要药也,故主消渴,身大热,热壅胸膈作呕吐。”(《本草经疏》)

往期精彩回顾

▼熬中药的正确“姿势”,您做对了吗读完此文,人人都会合理服用中药

儿茶、麻黄、桂枝、紫苏、生姜、荆芥、防风、羌活、细辛、白芷、香薷、藁本、苍耳子、辛夷、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

温馨提示,中药的使用请遵医嘱,勿自行服用!

中药杂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gupia.com/dpsx/1520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