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1.患者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苔黄,脉滑实有力,可诊断为消渴之
A.中消之气阴亏虚证
B.中消之胃热炽盛证
C.上消之肺热津伤证
D.下消之肾阴亏虚证
E.下消之阴阳两虚证
2.中消之气阴亏虚证的代表方是
A.玉女煎
B.增液承气汤
C.七味白术散
D.六味地黄丸
E.参附龙牡汤
3.患者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数。其证候是
A.肺热津伤证
B.胃热炽盛证
C.肾阴亏虚证
D.阴阳两虚证
E.气阴亏虚证
4.消渴下消之阴阳两虚证的治法是
A.滋阴温阳,补肾固涩
B.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C.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D.滋阴固肾,养阴增液
E.以上都不正确
5.下列哪项不属于消渴的并发症
A.中风
B.肺痨
C.雀目
D.疮疡
E.感冒
答案解析1.B
中消之胃热炽盛证的证候表现有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证机概要为胃火内炽,胃热消谷,耗伤津液。
2.C
中消之气阴亏虚证的代表方是七味白术散加减。常用药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怀山药、甘草、木香、藿香、葛根、天冬、麦冬等。
3.C
下消之肾阴亏虚证的证候表现有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证机概要为肾阴亏虚,肾失固摄。
4.A
消渴下消之阴阳两虚证的治法是滋阴温阳,补肾固涩。代表方为金匮肾气丸加减。
5.E
消渴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如肺失滋养,日久可并发肺痨;肾阴亏损,肝失濡养,则可并发雀目、耳聋;燥热内结,脉络瘀阻,则发为疮疖痈疽;阴虚燥热,炼液成痰,可发为中风偏瘫;阴损及阳,脾肾衰败,则发为水肿。
细目四消渴(续)
2.中消
(1)胃热炽盛证
证候: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证机概要:胃火内炽,胃热消谷,耗伤津液。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代表方:玉女煎加减。
常用药:生石膏、知母、黄连、栀子、玄参、生地黄、麦冬、川牛膝。
加减:大便秘结不行,可用增液承气汤润燥通腑,“增水行舟”,待大便通后,再转上方治疗。本证亦可选用白虎加人参汤。方中以生石膏、知母清肺胃,除烦热,人参益气扶正,甘草、粳米益胃护津,共奏益气养胃、清热生津之效。
(2)气阴亏虚证
证候: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体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证机概要:气阴不足,脾失健运。
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代表方:七味白术散加减。
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怀山药、甘草、木香、霍香、葛根、天冬、麦冬。
加减:肺有燥热加地骨皮、知母、黄芩清肺;口渴明显加天花粉、生地养阴生津;气短汗多加五味子、山黄肉敛气生津;食少腹胀加砂仁、鸡内金健脾助运。
3.下消
(1)肾阴亏虚证
证候: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机概要:肾阴亏虚,肾失固摄。
治法:滋阴固肾。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减。
常用药: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五味子、怀山药、茯苓、泽泻、丹皮。
加减:阴虚火旺而烦躁,五心烦热,盗汗,失眠者,可加知母、黄柏滋阴泻火;尿量多而混浊者,加益智仁、桑螵蛸等益肾缩尿;气阴两虚而伴困倦,气短乏力,舌质淡红者,可加党参、黄芪、黄精益气。若烦渴,头痛,唇红舌干,呼吸深快,阴伤阳浮者,用生脉散加天门冬、鳖甲、龟甲等育阴潜阳;如见神昏、肢厥、脉微细等阴竭阳亡危象者,可合参附龙牡汤益气敛阴,回阳救脱。
(2)阴阳两虚证
证候: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阳痿或月经不调,舌苔淡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证机概要:阴损及阳,肾阳衰微,肾失固摄。
治法:滋阴温阳,补肾固涩。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加减。
常用药: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五味子、怀山药、茯苓、附子、肉桂。
加减:尿量多而混浊者,加益智仁、桑螵蛸、覆盆子、金樱子等益肾收摄;身体困倦,气短乏力者,可加党参、黄芪、黄精补益正气;阳痿加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阳虚畏寒者,可酌加鹿茸粉0.5克冲服,以启动元阳,助全身阳气之生化。
消渴多伴有瘀血的病变,故对于上述各种证型,尤其是对于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结或代,及兼见其他瘀血证候者,均可酌加活血化瘀的方药,如丹参、川芎、郁金、红花、泽兰、鬼箭羽、山楂等。
消渴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应在治疗本病的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白内障、雀盲、耳聋,主要病机为肝肾精血不足,不能上承耳目,宜滋补肝肾,益精补血,可用杞菊地黄丸或明目地黄丸。对于并发疮毒痈疽者,则治宜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用五味消毒饮。在痈疽的恢复阶段,则治疗上要重视托毒生肌。并发肺痨、水肿、中风者,则可参考有关章节辨证论治。
要点五转归预后
消渴病常病及多个脏腑,病变影响广泛,未及时医治以及病情严重的患者,常可并发多种病证。
如肺失滋养,日久可并发肺痨;肾阴亏损,肝失濡养,肝肾精血不能上承于耳目,则可并发白内障、雀目、耳聋;燥热内结,营阴被灼,脉络瘀阻,蕴毒成脓,则发为疮疖痈疽;阴虚燥热,炼液成痰,以及血脉瘀滞,痰瘀阻络,脑脉闭阻或血溢脉外,发为中风偏瘫;阴损及阳,脾肾衰败,水湿潴留,泛滥肌肤,则发为水肿。
要点六预防调护
1.本病除药物治疗外,注意生活调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节制饮食,具有基础治疗的重要作用。在保证机体合理需要的情况下,应限制粮食、油脂的摄人,忌食糖类,饮食宜以适量米、麦、杂粮,配以蔬菜、豆类、瘦肉、鸡蛋等,定时定量进餐。
2.戒烟酒、浓茶及咖啡等。
3.保持情志平和,制定并实施有规律的生活起居制度。
4.运动量根据年龄及基础疾病而定。
编辑: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