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一方一穴位合辑期

青皮

《药性赋·平性》云:青皮快膈除膨胀,且利脾胃。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

文献记载:《本草图经》:味苦,主气滞,下食,破积结及膈气。《中华本草》性味:苦、辛,温。归经:归肝、胆、胃经。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主治:用于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癖,乳痈,食积气滞,脘腹胀痛。用法用量:3-10g。云说:《本草经疏》指出肝脾气虚者,概勿使用。

《医方考》盗汗门第四十三

麦煎散

知母石膏人参白茯苓赤芍药滑石葶苈杏仁

地骨皮麻黄根甘草

共为末,浮小麦煎汤调下二钱。

湿热内淫,肺病喘急,以致皮毛之气不充,令人盗汗,四肢烦疼,肌肉消瘦者,此方主之。

《内经》曰∶肺主皮毛。《灵枢经》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今肺以喘而虚,故皮毛之气不充,气不充,则腠理失肥,开阖失宜,而令盗汗。是方也,滑石、茯苓,可以泻湿;石膏、知母,可以消热;杏仁、葶苈,可以泻喘;人参、甘草,可以益肺。地骨皮、赤芍药,可以去热于里。麻黄根、浮小麦,可以止汗于表。

云说:此方诸药应该是等分吧,所以没有明确具体剂量。湿热盗汗因脏腑不同而治法不同,此在肺脾,非独肺也。人参、甘草更多在于健脾,培土生金。

足太阳膀胱经-跗阳

定位: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主治:头痛,腰骶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针法:直刺0.8~1.2寸。附注:阳跷脉和阳维脉交会穴;阳跷脉郄穴。云说:似乎,距离躯干越远,远端治疗的效应越大,和飞扬一样治疗头部疾病。

(图片来源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gupia.com/dpxt/1549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