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里味道可不单单只口臭常见地有这8种,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权威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911/4694665.html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通,下输腑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详细地阐述了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输布等过程,指出其主要是依靠脾的运化和肺的输布,得以营养全身。

mouth

“口者,脾之窍也,能知五谷之味。又诸经皆会于ロ,病则口中之味随各经而异。”又因口内津液,通于五脏,故脏气偏胜,便有不同味觉反应于口,口中味觉异常,常常是辨证的依据和参考。口内症状,一般实证多于虚证,热证多于寒证。

1.口苦:

胆热、心热、肝热证常见口苦。《内经》称为“胆瘅”。如说:“此人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为之苦。

”又说:“肝气热则胆泄口苦",宜龙胆泻肝汤,方书日:“心热则口苦,或生疮”,宜凉膈散、泻心汤。总之,口苦内热多见,偏于肝胆二经。一般不作为主证治疗,热泻则口苦自除。现今临床胆汁反流相关性疾病中多伴见口苦一症。

口甘:

口内常觉味甜,饮白开水也甜,系脾经湿热,《内经)称之为“脾瘅”,并谓“治之以兰”。

兰草即佩兰,取其芳香清化。前人认为:“盖瘅者,热也,宜泻黄散、三黄汤”治之。故经常口甘味甜,以清热化湿为主,从脾论治。

3、口酸:

口中常有酸味,并非泛酸口苦所致。方书云:肝热则口酸,肝乘脾亦口酸,宜小柴胡汤加龙胆草、青皮,甚者当归龙荟丸。

4.口咸:

口中有咸味。秦伯未曰:“肾热则口咸,宜滋肾丸”。现多选用六味地黄丸,或加知母、黄柏、肉桂等品。

5.口辣:

口中有辛辣味,或舌上有麻辣感,皆属于肺热。古人云:“肺热则口辛,宜甘桔汤、泻白散。

甚而喉腥者,宜加减泻白散。"故以桑白皮、桔梗、地骨皮、黄芩、麦冬、五味子、知母、甘草等清泄肺热。

6.口淡:

口淡无味,纳谷不香。外感引起的,以祛邪为主;内伤多有脾胃虚弱或病后运化不健的,以调运中焦、健脾和胃为治。

一般不作为主症,若胃虚夹有湿浊,恶心泛泛,可于主方中加入芳香和中之品。

7.口黏腻:

口中黏腻,舌苔厚腻。主要因湿重于热,湿困脾阳,脾失健运。临床中常用藿香、佩兰等芳香化湿之品。

8.口臭:

口中常觉臭味。常由邪结肠胃、胃火、肝火、脾虚、阴虚火旺所致。临床中常调理肝脾,降火清肠,去除口臭。

《医经读》中记载,人参、茯苓、鸡内金可调理脾胃,再加菊花等清肝火,可去除口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gupia.com/dpxt/1560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