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癫疯办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30903/4249431.html
小编导读
2型糖尿病被医生称作“吃出来的病”,多数患者都存在饮食不节的情况。同样,吃出来的病有时亦能“吃回去”,在饮食上多加注意,多数糖尿病患者可以做到控制血糖平稳,改善甚至逆转病情。今天小编为大家奉上非常简单的糖尿病单方20个,记得收藏啊!
1桃胶
[组成]桃胶30g。
[功效]和血益气。
[主治]糖尿病。
[临床应用]洗净煮食,每日1剂。
[出处]《验方》。
2仙鹤草
[组成]仙鹤草60g。
[功效]清热生津。
[主治]糖尿病,尤其口干渴,易疲劳者。
[临床应用]每日1剂,水煎两次分服。
[出处]《验方》。
3地骨皮
[组成]地骨皮20g。
[功效]养阴清热。
[主治]糖尿病。
[临床应用]水煎服。
[出处]《河南民间验方》。
4芹菜
[组成]鲜芹菜g。
[功效]生津止渴。
[主治]糖尿病。
[临床应用]先将芹菜捣烂,取汁,再煮沸内服,每日2次。
[出处]《陕西民间验方》。
5淡竹叶
[组成]淡竹叶50g。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通淋。
[主治]糖尿病湿热下注,小便不通者。症见心烦口渴,小便淋沥作痛,下肢酸胀。
[临床应用]开水冲泡,代茶频饮。
[出处]《验方》。
6玉米秆
[组成]玉米秆适量。
[功效]生津止渴。
[主治]糖尿病。
[临床应用]水煎,代茶饮。
[出处]《陕西、宁夏民间验方》。
7野蔷薇根
[组成]野蔷薇根15g。
[功效]滋阴清热。
[主治]糖尿病。
[临床应用]水煎服。
[出处]《广东民间验方》。
8菝葜乌梅散
[组成]菝葜60g,乌梅1枚。
[功效]养阴生津。
[主治]糖尿病。
[临床应用]水煎服。
[出处]《安徽民间验方》。
9玉米须天花粉
[组成]鲜玉米须30g,天花粉30g。
[功效]生津止渴。
[主治]糖尿病。
[临床应用]水煎服。
[出处]《河南民间验方》。
10紫茉莉根汤
[组成]紫茉莉块根g。
[功效]清热养阴。
[主治]糖尿病。
[临床应用]水煎服。
[出处]《广西、辽宁民间验方》。
11五味子
[组成]五味子10g。
[功效]滋阴敛肝。
[主治]糖尿病。
[临床应用]水煎、代茶饮。
[出处]《验方》。
12南瓜
[组成]鲜南瓜g。
[功效]补中益气。
[主治]糖尿病轻型。症见口干,无明显多饮,有饥饿感,腰酸乏力,大便正常,形体适中,脉沉细。
[临床应用]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出处]《中国糖尿病医案选》。
13醋鸡蛋
[组成]米醋30mL,鲜鸡蛋1个。
[功效]滋阴敛阴。
[主治]糖尿病。
[临床应用]先将米醋加热,沸后打入鸡蛋,1次服下,每日1剂。
[出处]《河南民间验方》。
14猪肚豆豉
[组成]淡豆豉30g,猪肚子1个。
[功效]养阴清热。
[主治]糖尿病。
[临床应用]将猪肚子洗干净后内装淡豆豉,用线缝住口,置水中用文火煮烂,每日2次,饮汤并食猪肚子。
[出处]《福建民间验方》。
15地骨皮饮
[组成]地骨皮50g。
[功效]清虚热。
[主治]虚热消渴。
[临床应用]水煎代茶饮。
[出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6沙苑子
[组成]沙苑子60g。
[功效]养阴补肾。
[主治]糖尿病。
[临床应用]水煎服。
[出处]《北京民间验方》。
17玉米须
[组成]玉米须30g。
[功效]生津止渴。
[主治]糖尿病。
[临床应用]水煎服。
[出处]《湖北、河南、上海、辽宁、河北民间验方》。
18天冬青
[组成]天冬g。
[功效]强身滋阴。
[主治]糖尿病阴津亏虚者。症见口干舌燥,干咳无痰,消谷善饥,小便频数,
[临床应用]加水0mL,文火煎1小时,取滤液,加白蜜,文火熬成膏。每日2次,每次1~2匙,开水凋服。
19芡实梨膏
[组成]香水梨0g,芡实g。
[功效]清热降火,润肺凉心。
[主治]糖尿病阴虚火旺者。症见面色潮红,咽干舌燥,干咳无痰,心烦多饮,脉细数。
[临床应用]将梨切碎榨汁,芡实烘干磨粉,共置锅内,入蜜少许,小火熬成膏。每日1剂,开水冲服,5天为1个疗程。
[出处]《验方》。
20荔枝核散
[组成]荔枝核。
[功效]生津止渴。
[主治]糖尿病。症见口干舌燥,渴欲饮水,多食善饥,多尿乏力,喜卧嗜睡,头晕心悸,身痒多汗,脉沉缓。
[临床应用]每日3次,每次10g,研末冲服。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8):31。
好书推荐
(点击图书封面,查看详情)
《中国糖尿病医方精选》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方剂,每个方剂涉及组成、功效、主治、出处等内容。全书80余万字,适合中医临床大夫,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高彦彬,年生,山东鄄城人,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获医学博士。现任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中医研修院院长、中医药研究所所长。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中国糖尿病医方精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高彦彬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