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考点方剂学09祛暑剂

问题

01

泻下剂的概念?

答:凡以祛暑清热药或祛暑化湿药组成,具有祛除暑邪的作用,用以治疗暑病的方剂,统称祛暑剂,属清法。

问题

02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

答:暑邪致病。

问题

03

泻下剂的配伍规律?

答:单纯中暑受热,治宜清热祛暑,选用苦寒合甘寒之品;暑病夹湿,应配伍祛湿之品,暑重湿轻,祛湿之品不宜过于温燥,以免伤津液;湿重暑轻,暑易被湿遏,清热之品不宜过于甘寒,以免阴柔留湿。

问题

04

泻下剂的分类?

答:祛暑解表剂、祛暑利湿剂、祛暑益气剂

问题

05

泻下剂的注意事项?

答:a.注意暑病本证、兼证和主次轻重。

b.暑热耗气伤津,治宜祛暑清热,益气养阴,主选甘寒清热养阴之或益气、甘酸敛津之品。

内容

01

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

香薷豆朴治阴暑,祛暑解表化湿阻;

易豆为花加银翘,暑湿兼寒俱能除。

[.;.55]

香薷金银花鲜扁豆花厚朴连翘。

水煎服。

→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暑温夹湿,复感于寒[阴暑证]。

*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口渴面赤,胸闷不舒,舌苔白腻,脉浮而数。

*君:香薷—夏月祛暑解表之要药;

*臣:厚朴—行气除满,燥湿运脾;

*佐使:白扁豆花—渗湿消暑;

银花、连翘—清热解表。

*香薷散→药性偏温,主治暑令感寒夹湿之证。

*新加香薷饮→药性偏凉,主治暑温兼湿,且有口渴面赤。

*香薷散:表寒+湿+中焦的症状[夏季贪凉饮冷伤脾胃之阳,中焦气机逆乱而吐泻];

*新加香薷饮:暑[热]+表寒+湿。

*白扁豆:健脾化湿;和中消暑。

内容

02

香薷散☆[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

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治脏腑冷热不调,饮食不节,或食腥、生冷过度,或起居不节,风冷之气,传于脾胃。

香薷鲜扁豆厚朴。

→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阴暑。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腹痛吐泻,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脉浮。

*辛温表散与芳化苦燥之品配伍,外能散邪以解表,内能化湿和脾胃。

内容

03

清络饮☆《温病条辨》

清络祛暑六药鲜,银扁翠衣瓜络添;

佐以竹叶荷叶边,暑热伤肺轻证安。

金银花扁豆西瓜翠衣丝瓜络竹叶荷叶。

→清热透暑

*暑温经发汗后,暑证悉减,但头微胀,目不了了,余邪未解者。

*暑伤肺经气分之轻证。

*集诸植物药花、叶、皮之鲜嫩者,取其辛凉轻清,芳香祛暑,以清肺络余邪。

暑热轻证。

内容

04

六一散☆《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六一散用滑石草,解肌行水兼清燥;

益元碧玉与鸡苏,砂黛薄荷加之好。

滑石甘草。

→清暑利湿。

→暑湿证。身热烦渴,小便不利,或泄泻。

*君:滑石6—味淡性寒,质重而滑,淡能渗湿,寒能清热,重能下降,滑能利窍,故能上清水源,下利膀胱水道,除三焦内蕴之热,使从小便而出,以解暑湿之邪;

*佐使:甘草1—和其中气,并可缓和滑石寒凉之性。

*药性平和,清热而不留湿,利水而不伤阴。

暑[热]+湿。

*益元散→+辰砂{清心,解暑,安神}[暑湿证兼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碧玉散→+青黛{清解暑热}[暑湿证兼肝胆郁热]。

*鸡苏散→+薄荷{疏风解暑}[暑湿证兼风热表证]。

*滑石:利尿通淋;清热解暑;[外]祛湿敛疮。

*甘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朱砂:清心镇惊;安神明目解毒。

*青黛[包]: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止血;息风止痉]。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芳香辟秽;化湿和中。

内容

05

桂苓甘露饮☆《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桂苓甘露猪苓膏,术泽寒水滑石草;

清暑化气又利湿,发热烦渴吐泻消。

[.55]

*治伤寒中暑,冒风饮食,中外一切所伤,传受湿热内甚,头痛口干,吐泻烦渴,不利间小便赤涩,大便急痛,湿热霍乱吐下,腹满痛闷,及小儿吐泻惊风。

茯苓炙甘草白术泽泻官桂石膏寒水石滑石猪苓。

→清暑解热,化气利湿。

→暑湿证。

*发热头痛,烦渴引饮,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吐泻。

*本方甘寒清热与淡渗利水合法,清利并举,利中有化,祛邪不伤正。

暑[热]+湿[二者都比六一散重]+寒。

*方含“三石”→滑石;石膏;寒水石。

*滑石[包]:[内]利尿通淋;清热解暑;[外]祛湿敛疮。

内容

06

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王氏清暑益气汤,善治中暑气津伤;

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

[.48]

*湿热证,湿热伤气,四肢困倦,精神减少,身热气高,心烦溺黄,口渴自汗,脉虚者。

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水煎服。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暑热气津两伤证。

*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君:西瓜翠衣—清热解暑,生津止渴;

西洋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

*臣:荷梗—助西瓜翠衣清热解暑;

石斛、麦冬—助西洋参养阴清热生津;

*佐使:黄连、知母、竹叶—清热泻火除烦;

粳米、甘草—益胃和中,调和诸药。

*若暑热较高→+石膏→清热解暑;

*暑热夹湿,苔白腻者→-麦冬、石斛、知母,+广藿香、六一散→增强祛湿;

*暑热不盛者→可去黄连;

*小儿夏季发热→-黄连、知母,+白薇、地骨皮。

*本方因有滋腻之品,故暑病夹湿者不宜使用。

*清补并用,邪正兼顾,使热清而不伤阴,补虚而不恋邪。

暑[热]+气虚+阴虚[津伤]。

1.功用为祛暑清热,化气利湿的方剂是

A.六一散

B.桂苓甘露饮

C.清暑益气汤

D.新加香薷饮

答案在评论区置顶公布

可不要先偷看哦

·END·往期精彩回顾编辑、排版

半夏来源

青竹医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21考研交流群●

←滑动解锁更多客服小可爱→

●考研客服:竹大白●

←滑动解锁更多客服小可爱→

●考研客服:橘佩奇●

←滑动解锁更多客服小可爱→

●考研客服:竹小呆●

←滑动解锁更多客服小可爱→

●考研客服:官方客服●

←滑动解锁更多客服小可爱→

投稿邮箱:yk

qingzhuzhongyi.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gupia.com/dpyj/1531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