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角芽的功效和食用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50915/4696949.html

刺儿菜(学名:Cirsiumsetosum),民间俗称刺角芽、刺角,野红花、小刺盖、刺菜、猫蓟、青刺蓟、千针草、刺蓟菜、刺儿菜、青青菜、萋萋菜、枪刀菜等,为菊科蓟属的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中欧、东欧、俄罗斯东部、日本、朝鲜等地区亦有分布。生长于海拔~米的地区,一般野生于荒地、草地、山坡林中、路旁、灌丛中、田间、林缘及溪旁。有人工栽培作药用。

医药价值

甘、苦,凉。归心、肝经。

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4.5~9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1.《品汇精要》:忌犯铁器。

2.《本草经疏》:不利于胃弱泄泻及血虚极、脾胃弱不思饮食之证。

3.《本草汇言》:不利于气虚。

临床应用

1.治疗心热吐血口干:生藕汁、生牛蒡汁、生地黄汁、小蓟根汁各二合白蜜一匙。上药相和,搅令匀,不计时候,细细呷之。(《太平圣惠方》)

2.治疗舌上出血,兼治大衄:刺蓟一握,研绞取汁,以酒半盏调服。如无生汁,只捣干者为末,冷水调下15克。(《圣济总录》清心散)

3.治疗崩中下血:小蓟茎、叶(洗,切)研汁一盏,入生地黄汁一盏,白术25克,煎减半,温服。(《备急千金要方》)

4.治疗妊娠胎堕后出血不止:小蓟根叶(锉碎)、益母草(去根,切碎)各克.以水三大碗,煮二味烂熟去滓至一大碗,将药于铜器中煎至一盏,分作二服,日内服尽。(《圣济总录》小蓟饮)

配方选录

1.治九窍出血:用小蓟一握,捣汁,水半盏和顿服。如无青者,以干蓟末,冷水调三钱匕服。(《卫生易简方》)

2.治卒吐血及泻鲜血:小蓟叶,捣汁,温服。(《梅师集验方》)

3.治吐血:小蓟、大蓟、侧柏叶各9g,仙鹤草、焦栀子各12g。水煎服。(《常用中草药图谱》》)

4.治下焦结热,尿血成淋:生地黄、小蓟根、通草、滑石、山栀仁、蒲黄(炒)、淡竹叶、当归、藕节、甘草各等分。上嚼咀,每服半两,水煎,空心服。(《济生方》小蓟饮子)

5.治崩中下血:小蓟茎叶(洗、切)研汁一盏,入地黄汁一盏,白术半两,煎减半,温服。(《纲目》引《千金要方》》)

6.治妊娠胎坠后出血不止:小蓟根叶(锉碎)、益母草(去根茎,切碎)各五两。以水三大碗,煮二味烂熟,去滓,至一大碗,将药于铜器中煎至一盏,分作二服,日内服尽。(《圣济总录》)

7.治妇人阴痒不止:小蓟,不拘多少,水煮作汤,热洗,日三用之。(《妇人良方》)

8.治一切极痛下疳:鲜小蓟、鲜地骨皮各五两。煎浓汁浸之,不三四日即愈。(《医学广笔记》)

9.治小儿浸淫疮,疼痛不可忍,发寒热:小蓟末,新水调敷,干即易。(《卫生易简方》)

10.治鼻窒、气息不通:小蓟一把。(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二服。(《千金要方》)

11.治高血压:小蓟、夏枯草各15g。煎水代茶饮。(《安徽中草药》)

12.治急性肾炎、泌尿系感染、尿疼浮肿:小蓟15g,生地9g,茅根60g。水煎服。(《天津中草药》)

13.治哮喘时发,发时声如曳锯,头上汗出,口干作渴(热喘):鲜小蓟g,精猪肉g。共煮,待肉烂,去渣,吃肉喝汤。可3~5d吃1次,连用3~5次。(《江苏中医杂志》)

14.治传染性肝炎,肝肿大:鲜小蓟根60g。水煎服,10d为1疗程。(《常用中草药图谱》)

15.治青竹蛇咬伤:刺儿菜根9~15g,徐长卿3~9g。水地服。外用鲜根适量,捣烂,敷患处。(《福建药物志》)

食用价值

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凉拌、炒食、上汤或炖汤,亦可做饼,做馅或做菜团蒸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gupia.com/dpyj/1557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