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www.znlvye.com/
李时珍个人档案
基本信息
姓名:李时珍
字:东璧
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
出生日期:约年(明武宗正德十三年)
逝世日期: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
籍贯:湖广黄州府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
家庭背景
祖父:李晓山,为铃医(走街串巷的民间医生)
父亲:李言闻,当地名医,号月池
哥哥:李果珍
儿子:李建中、李建元、李建方、李建木
孙子:李树初、李树本
生平经历
自幼聪颖,14岁考取秀才。
23岁第三次举人考试失败后,笃志学医。
30岁时已成为当地名医。
35岁结束单纯的开馆行医生涯,开始重修《本草》。
38岁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
41医院判,一年后辞职回乡,重拾《本草》修订工作。
48岁之后的三四年间,为完善著述,多次外出寻方采药,足迹遍及多地。
56岁完成《本草纲目》初稿。
61岁,“三易其稿”后,历经27年编撰完成《本草纲目》。
主要成就
编撰《本草纲目》,该书成为当时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还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医书。
后世评价
被后世尊为“药圣”。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本草纲目》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评价说:“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就是李时珍那部登峰造极的《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它可是博物学和医学的巨无霸!从年开始,这本书就被大家翻来覆去地印,到现在都有快个版本!
在中国,这本书可是科学界的明星,全球影响力杠杠的!里面讲的食物养生、药物学问,比谁都全!而且,它不仅在中国火,还传到了日本、东南亚,甚至欧洲!现在,世界上好多大博物馆和图书馆都抢着收藏它,比如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剑桥大学图书馆,还有法国的、德国的……
更牛的是,这本书在欧洲还引起了轰动!有人因为它得了博士学位,达尔文写进化论时都参考了它!英国的科学大佬李约瑟都说:“明代最牛的科学成就,就是这本《本草纲目》!”
超级大神——李时珍!他出生在年的湖北蕲春县,聪明得不得了,14岁就成了秀才!但举人考了三次都没中,于是他决定:不考了,学医去!
李时珍一读医书就上瘾,从《神农本草经》开始,一直读到宋代的《证类本草》,前前后后看了好几百种!他发现,以前的医书都有点儿乱,有的还写错了,有的东西根本没写!于是,他决定自己动手,写一本全新的本草大作!
35岁那年,他正式开始写《本草纲目》。后来,医院上班,但一年后他就觉得没意思,跑回家继续写书了。48岁之后的三四年间,李时珍为完善其著述,在次子建元和弟子庞宪的陪同下,数度外出寻方采药,足迹遍及湖广、江西、安徽、江苏等地,搜集了大量民间验方、偏方。终于在56岁那年完成了初稿!
你知道吗?他儿子、孙子、弟子们都一起帮忙抄书、编辑、校对,真是太团结了!61岁那年,他改了好几遍,查了多种书,终于完成了这本《本草纲目》!
但是,这书出版可不容易!他跑了好多地方求人印,都没成功。直到年,有个叫胡应龙的好心人支持他,才开始刻版。年,这本超级大作终于印出来了!
《本草纲目》全书有多万字,52卷,里面讲了种东西,什么植物、动物、矿物,啥都有!还有种药方,幅插图,真是太牛了!这本书的写法也很特别,先分大类,再分小类,每种东西都有八项详细解释,所以才叫“本草纲目”!
我骄傲!!!都姓李,哈哈哈哈......
下列摘自《本草纲目》:
引用《本草纲目》中的药物相克禁忌在《本草纲目》这部中医经典中,详细记载了多种药物之间的相克关系,为后世医者提供了宝贵的用药参考。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药物相克禁忌:
甘草:与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相克,不宜同时使用。
大戟:反芫花、海藻,需避免配伍使用。
乌头:与贝母、栝楼、半夏、白蔹、白及存在相克关系,需谨慎使用。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苦参、细辛、芍药以及狸肉,不宜同用。
河豚:与荆芥、防风、菊花、桔梗、甘草、乌头、附子相克,食用时需特别注意。
蜜:与生葱相克,不宜同食。
柿:与蟹相克,同食可能引起身体不适。
这些相克禁忌是中医用药中的重要原则,遵循这些原则可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引用《本草纲目》中的服药饮食禁忌详解在《本草纲目》这部中医古籍中,详细列出了众多药物在服用时需避免的食物,以确保药效的发挥和避免不良反应。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服药饮食禁忌:
甘草:服用时忌猪肉、菘菜、海菜。
黄连、胡黄连:服用时需避免猪肉和冷水。
苍耳:服用时不宜食用猪肉、马肉及米泔。
桔梗、乌梅:服用期间应忌猪肉。
仙茅:服用时不宜食用牛肉和牛乳。
半夏、菖莆:服用时忌饴糖、羊肉和羊血。
牛膝:服用期间应避免食用牛肉。
阳起石、云母、钟乳、硇砂:服用时需避免羊血。
商陆:服用时忌狗肉。
丹砂、空青、轻粉:服用时应避免各种血制品。
吴茱萸:服用时不宜食用猪心和猪肉。
地黄、何首乌:服用期间应忌葱、蒜、萝卜及血制品。
补骨脂:服用时需避免猪血和芸薹。
细辛、藜芦:服用时忌狸肉和生菜。
荆芥:服用时忌驴肉,且不宜与河豚、无鳞鱼、蟹同食。
紫苏、天门冬、丹砂、龙骨:服用时应避免鲤鱼。
巴豆:服用时需避免野猪肉、芦笋、酱、豆豉及冷水。
苍术、白术:服用时不宜食用雀肉、青鱼、菘菜、桃和李。
薄荷:服用时应避免鳖肉。
麦门冬:服用时忌鲫鱼。
常山:服用时需避免生葱和生菜。
附子、乌头、天雄:服用时忌豉汁和稷米。
牡丹:服用时应避免蒜和胡荽。
厚朴、蓖麻:服用时需避免炒豆。
鳖甲:服用时应避免苋菜。
威灵仙、土茯苓:服用时需避免面汤和茶。
当归:服用时应避免湿面。
丹参、茯苓、茯神:服用时需避免醋及一切酸性食物。
此外,在服药期间,还应避免过多食用肥猪肉、狗肉、油腻、鱼腥之物以及生蒜、胡荽、生葱和各种水果等,以免影响药效或引发不良反应。这些服药饮食禁忌是中医用药中的重要原则,需严格遵守以确保疗效和安全。
引用《本草纲目》妊娠禁忌乌头、附子、天雄、乌喙、侧子、野葛、羊踯躅、巴豆、天南星、半夏、桂、大戟、芫花、藜芦、薇衔、牛膝、皂荚、牵牛、厚朴、槐子、桃仁、茅根、干漆、瞿麦、赤箭、通草、红花、苏木、葵子、常山、水银、锡粉、硇砂、芒硝、衣鱼、牡丹皮、蛇蜕、蚱蝉、猬皮、牛黄、薏苡仁、麝香、雌黄、蛤蟆、雀肉。
引用《本草纲目》饮食禁忌猪肉忌荞麦、葵菜、胡荽、梅子、炒豆、羊肝、龟、鳖、鹌鹑等。
猪肝忌鹌鹑、鲤鱼肠子等。
猪心肺忌饴糖、白花菜、吴茱萸等。
羊肉忌梅子、小豆、豆酱、荞麦、鱼鲙、醋、酪和鲊。
羊心肝忌梅、小豆、生椒、苦笋等。
犬肉忌菱角、蒜、牛肠、鲤鱼、鳝鱼等。
白狗血忌羊、鸡等。
牛肉忌黍米、韭薤、生姜、猪肉、狗肉、栗子等。
牛肝忌鲇鱼。
牛奶忌生鱼和一切酸物。
兔肉忌橘皮、芥末、鸡肉、鹿肉、獭肉等。
獐肉忌梅、李、生菜、虾等。
鸡肉、鸡蛋忌胡蒜、芥末、生葱、李子、鱼汁、狗肉、鲤鱼、兔肉、鳖肉、野鸡等。
野鸭忌胡桃、木耳。
鸭蛋忌李子和鳖肉。
雀肉忌李子、酱和各种动物的肝。
鹌鹑忌菌子和木耳。
鲤鱼忌猪肝、葵菜、狗肉、鸡肉等。
鲫鱼忌芥末、蒜、糖、猪肝和野鸡等。
青鱼忌豆藿。
鱼干忌豆藿、麦酱、蒜、葵和绿豆等。
黄鱼忌荞麦。
鲈鱼忌乳酪。
鲟鱼忌干笋。
鳅、鳝忌狗肉和桑柴火煮。
鳖肉忌苋菜、薄荷、芥菜、桃子、鸡蛋、鸭肉、猪肉、兔肉等。
螃蟹忌荆芥、柿子、橘子、软枣等。
虾子忌猪肉、鸡肉。
李子忌蜜、浆水、鸭、雀肉、鸡、獐等。
枣子忌葱、鱼。
桃子忌鳖肉。
橙橘忌槟榔、獭肉。
枇杷忌热面。
杨梅忌生葱。
银杏忌鳗鲡。
各种瓜忌油饼。
沙糖忌鲫鱼、笋、葵菜。
荞麦忌猪肉、羊肉、野鸡肉、黄鱼。
黍米忌葵菜、蜜、牛肉。
绿豆忌榧子、鲤鱼干。
炒豆忌猪肉。
胡荽忌猪肉。
韭薤忌蜜和牛肉。
苋菜忌蕨和鳖。
白花菜忌猪心肺。
胡蒜忌腌鱼、鲫鱼、狗肉、鸡。
梅子忌猪肉、羊肉、獐肉。
生葱忌蜜、鸡、枣、狗肉、杨梅等。
生姜忌猪肉、牛肉、兔肉、马肉。
芥末忌鲫鱼、兔肉、鸡肉、鳖等。
干笋忌砂糖、鲟鱼、羊心肝。
木耳忌野鸡肉、野鸭、鹌鹑。
胡桃忌野鸭、酒、野鸡。
栗子忌牛肉。
同是饮食也不适宜错杂,物性相反的很多。一旦触犯,轻则致病,重则丧命,不可不谨慎。
李东垣随证用药凡例
风中六腑手足不遂,先发其表,羌活、防风为君,随证加药。然后行经养血,当归、秦艽、独活之类,随经加用。
风中五脏耳聋目瞀,先疏其里,用三化汤。然后行经,独活、防风、柴胡、白芷、川芎随经应用。
破伤中风脉浮在表,发汗;脉沉在里,泻下。背部抽搐,用羌活、防风;胸前抽搐,用升麻、白芷;两边抽搐,用柴胡、防风;右边抽搐,加白芷。
伤寒恶寒麻黄为君,佐以防风、甘草。
伤风恶风防风为君,佐以麻黄、甘草。
六经头痛须用川芎。另加引经药:太阳,加蔓荆;阳明,加白芷;太阴,加半夏;少阴,加细辛;厥阴,加吴茱萸;巅顶,加藁本。
眉棱骨痛羌活、白芷、黄芩。
风湿身痛羌活。
嗌痛颔肿黄芩、鼠粘子、甘草、桔梗。
肢节肿痛羌活。
眼暴赤肿防风、黄芩、黄连泻火,当归佐酒煎服。
眼久昏暗熟芐、当归为君,羌活、防风为臣,佐以甘草、甘菊之类。
风热牙疼喜冷恶热,生芐、当归、升麻、黄连、牡丹皮、防风。
肾虚牙疼桔梗、升麻、细辛、吴茱萸。
风湿诸病须用羌活、白术。
风冷诸病须用川乌。
一切痰饮须用半夏。风加天南星,热加黄芩,湿加白术、陈皮,寒加干姜。
风热诸病须用荆芥、薄荷。
诸咳嗽病五味为君,痰用半夏,喘则佐以阿胶。有热无热,少加黄芩。春加川芎、芍药,夏加栀子、知母,秋加防风,冬加麻黄、桂枝之类。
诸嗽有痰半夏、白术、五味、防风、枳壳、甘草。
咳嗽无痰五味、杏仁、贝母、生姜、防风。
有声有痰半夏、白术、五味、防风。
寒喘痰急麻黄、杏仁。
热喘咳嗽桑白皮、黄芩、诃子。
水饮湿喘白矾、皂荚、葶苈。
热喘燥喘阿胶、五味、麦门冬。
气短虚喘人参、黄芪、五味。
诸疟寒热柴胡为君。
脾胃困倦人参、黄芪、苍术。
不思饮食木香、藿香。
脾胃有湿嗜卧有痰,白术、苍术、茯苓、猪苓、半夏、防风。
上焦湿热黄芩泻肝火。
中焦湿热黄连泻心火。
下焦湿热酒洗黄檗、知母、防己。
下焦湿肿酒洗汉防己、龙胆草为君,甘草、黄檗为佐。
腹中胀满须用姜制厚朴、木香。
腹中窄狭须用苍术。
腹中实热大黄、芒硝。
过伤饮食热物,大黄为君;冷物,巴豆为丸散。
宿食不消须用黄连、枳实。
胸中烦热须用栀子仁、茯苓。
胸中痞满实用厚朴、枳实;虚用芍药、陈皮;痰热加黄连、半夏;寒用附子、干姜。
六郁痞满香附、抚芎。湿加苍术;痰加陈皮;热加栀子;食加神曲;血加桃仁。
诸气刺痛枳壳、香附,加引经药。
诸血刺痛须加当归,用根梢。
胁痛寒热须用柴胡。
胃脘寒痛须加草豆蔻、吴茱萸。
少腹疝痛须加青皮、川楝子。
脐腹疼痛加熟芐、乌药。
诸痢腹痛白芍、甘草为君,佐以当归、白术。先痢后便,黄檗为君,佐以地榆。先便后痢,黄芩为君,佐以当归。里急,消、黄泻下。后重,加木香、藿香、槟榔。腹痛用芍药;恶寒加桂;恶热加黄芩;不痛,芍药减半。
水泻不止须用白术、茯苓为君,佐以芍药、甘草。谷不化,加防风。
小便黄涩黄檗、泽泻。
小便不利黄檗、知母为君,茯苓、泽泻为使。
心烦口渴干姜、茯苓、天花粉、乌梅。禁半夏、葛根。
小便余沥黄檗、杜仲。
茎中刺痛生甘草梢。
肌热有痰须用黄芩。
虚热有汗须用黄芪、地骨皮、知母。
虚热无汗用牡丹皮、地骨皮。
潮热有时黄芩。午加黄连,未加石膏,申加柴胡,酉加升麻,辰、戌加羌活,夜加当归。
自汗盗汗须用黄芪、麻黄根。
惊悸恍惚须用茯神。
一切气痛调胃,用香附、木香。破滞气,用青皮、枳壳。泄气,用牵牛、萝卜子。助气,用木香、藿香。补气,用人参、黄芪。冷气,用草蔻、丁香。
一切血痛活血补血,用当归、阿胶、川芎、甘草。凉血,用生地黄。破血,用桃仁、红花、苏木、茜根、
玄胡索、郁李仁。止血,用发灰、棕灰。
上部见血须用防风、牡丹皮、剪草、天门冬、麦门冬为使。
中部见血须用黄连、芍药为使。
下部见血须用地榆为使。
新血红色生地黄、炒栀子。
陈血淤色熟地黄。
诸疮痛甚苦参为君,黄芩、黄连为臣。佐以甘草,作为引经药。十二经皆用连翘。知母、生地黄酒洗为用。人参、黄芪、甘草、当归,泻心火,助元气,止痛。解结,用连翘、当归、藁本。活血去血,用苏木、红花、牡丹皮。脉沉病在里,宜加大黄。脉浮为表,宜行经,用黄芩、黄连、当归、人参、木香、槟榔、黄檗、泽泻。自腰以上至头者,加枳壳引疮。加鼠粘子,出毒消肿。加肉桂,入心引血化脓。坚硬不化脓者,加王瓜根、黄药子、荆三棱、昆布。
上身有疮须用黄芩、防风、羌活、桔梗。上部黄连,下身黄檗、知母、防风,用酒水各半煎。引药入疮,用皂角针。
下部痔漏苍术、防风为君,佐以甘草、芍药,并根据病情加减。
妇人胎前有病,以黄芩、白术安胎,然后用治病药。发热及肌热者,用黄芩、黄连、人参、黄芪。腹痛者,用白芍、甘草。
产后诸病忌柴胡、黄连、芍药。消渴去半夏加白茯苓,喘嗽去人参,腹胀去甘草,血痛加当归、桃仁。
小儿惊搐与破伤风同。
心热摇头咬牙、额黄,用黄连、甘草、导赤散。
肝热目眩,用柴胡、防风、甘草、泻青丸。
脾热鼻上红,用泻黄散。
肺热右腮红,用泻白散。
肾热额上红,用知母、黄檗、甘草。
引用《本草纲目》陈藏器诸虚用药凡例众病积聚,皆起源于虚,虚生百病。五脏所积之疾,六腑所聚之病,面对如此种种,医者大多依从古旧药方,不作任何增减。如果虚证加上劳损,其弊万端,医者更应随着病症增减药物。古时善于治病的医者,皆自己采药,审查药物之主要药性、采药时节之早晚,早则药势未成,晚则盛势已歇。今天的医者,根本不是自己采药,不管节气早晚,不知冷热信息、分量多少,因此只是徒有治病之名,永无必愈之效,如此,实在让人困惑。因此,本人重新审查了药性之冷热,记录了古方中应该增、减的主要药物。
虚劳头痛复热加枸杞、葳蕤。
虚而欲吐加人参。
虚而不安加人参。
虚而多梦纷纭加龙骨。
虚而多热加地黄、牡蛎、地肤子、甘草。
虚而冷加当归、芎?、干姜。
虚而损加钟乳、棘刺、肉苁蓉、巴戟天。
虚而大热加黄芩、天门冬。
虚而多忘加茯神、远志。
虚而口干加麦门冬、知母。
虚而吸吸(指气息短少而不能接续状)加胡麻、覆盆子、柏子仁。
虚而多气兼微咳加五味子、大枣。
虚而惊悸不安加龙齿、沙参、紫石英、小草。若冷,则用紫石英、小草;若客热,即用沙参、龙齿;不冷不热,皆用之。
虚而身强、腰中不利加磁石、杜仲。
虚而多冷加桂心、吴茱萸、附子、乌头。
虚而劳、小便赤加黄芩。
虚而客热加地骨皮、黄芪。
虚而冷加黄芪。
虚而痰、复有气加生姜、半夏、枳实。
虚而小肠利加桑螵蛸、龙骨、鸡膍胵。
虚而小肠不利加茯苓、泽泻。
虚而损、溺白加厚朴。
髓竭不足加生地黄、当归。
肺气不足加天门冬、麦门冬、五味子。
心气不足加上党参、茯神、菖蒲。
肝气不足加天麻、川芎?。
脾气不足加白术、白芍药、益智。
肾气不足加熟地黄、远志、牡丹皮。
胆气不足加细辛、酸枣仁、地榆。
神昏不足加朱砂、预知子、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