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子,是枸杞的果实;枸杞又名地骨,它的根皮就叫地骨皮。枸杞子、地骨皮是常用的两味中药,枸杞子则尤其常见,现在人泡茶泡酒多喜欢用,因此大家都识得。昨天在大麻李芥荫先生处喝枸杞茶闲聊,李晓东以为枸杞子是甘肃、宁夏的特产,桐乡没有出产,范厂长、潘利平皆以为然。我想,这大约可算是很多人的共识。但考据起来,其实不然,北宋人苏颂的《本草图经》里就说,枸杞处处都有。当然,就药性而言,总以西北产者为佳。
桐乡一地,也产枸杞,老底子崇福镇上,有一个县牢,牢房的墙头上长着不少枸杞子,用以入药,效果亦佳,因此远近闻名。桐乡枸杞子入药,并不算奇闻,其实,推而广之,浙江一带所产枸杞子入药的历史长得很,宋代的《临安志》、《海盐澉水志》、《赤城志》,元朝的《嘉禾志》等书里,都把“枸杞子”列入“药之品”中,可见至少在宋元的时候,南方药铺里卖的枸杞子,不一定全是西北贩来的。
枸杞子是一个好东西,功能很多,中医的说法,一言以蔽之,曰“滋阴”,这主要是滋补肾阴(补益精气,强盛阴道),因此,古人有谚语说:“出门千里,勿食枸杞。”这当然是对男人说的,离家远出,补肾干嘛?照现代科学的说法,枸杞子可以抗衰老、抗肿瘤、抗脂肪肝,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等等,三高人群不妨多泡茶喝。凡此种种,其实与中医所说枸杞子“养肝、滋肾、润肺”,表述不同,道理则一。
枸杞,《神农本草经》、《尔雅》等古书都已记录,但它有很多别名,单称“杞”,复名“枸檵”、“狗杞”、“枸棘”,又叫地骨、地筋、地节、天精等等,那么,枸杞这个名字究竟代表什么意思?古人为什么把这种植物叫做“枸杞”?枸杞的各种别名之间有没有什么关联?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运用中国传统训诂学的工具,可以揭开其中一部分的谜底,只不过打起字比较麻烦。
正巧,李晓东最近从远在天边的洲泉镇跑到桐乡,办了一个书院,志在继严辰、劳乃宣诸乡贤的步伐,与时俱进,书院设了数理化的培训,也有国学的推广,李晓东希望我去讲一讲“中药中的训诂学”,我虽不才,朋友之事,自然义不容辞的。何况,空口地讲,比电脑打字省力多了。有关枸杞子以及其他中药中的训诂问题,就等他开业那天再讲吧。
打赏(1元也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