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引火归原法rdquo在

头上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4784140.html

导读:今天学习蔡福养先生运用引火归原法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经验!

“引火归原”,又称“导龙入海”,是治疗元阳浮越,肾火上升的方法。

“引火归原”的“火”是指相火,又称“命门之火”或“龙雷之火”。

相火一词,源于《内经》,有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君火居于上焦,主宰全身,相火居于下焦,温养脏腑,以潜藏守伏为宜。

相火系于命门,命门居于两肾之中,肾藏真阴寓真阳,为水火之脏,阴阳之宅。

若阴阳水火平衡失调,就会出现阴虚阳浮,失约之火上升或阴寒内盛,无根之火浮越的病理变化。

凡是证者,以引火归原为法,使元阳复入其宅温养上下与内外,以消除病证,至今盛用不衰。

考张元素“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的记载,结合试用熟地一味代替六味地黄汤为滋补肾阴之主药;

并根据不同病机,分别配伍肉桂、制附子、五味子、玄参、旱莲草、女贞子、黄柏等味,证实同样有引火归原,使虚阳不再上越,从而达到阴平阳秘作用。

1

耳病

“耳者,肾之外窍,足少阴肾经之所主”。

肾精盈盛,髓海充足,耳受精髓温养始能听觉灵敏;倘若肾精亏损,耳失温养,可致听觉失聪。

若精亏日久,损伤肾阴,致虚阳上浮,邪扰耳窍,燔灼气血,腐肉蚀膜,则可致耳内肿痛,耳膜穿孔,流脓,耳鸣耳聋等。

见是证者,治以引火归原多能取效。

一、肾虚耳聋

患者男性,罹耳聋四年余,多次求治,收效甚微。

症见双侧耳聋,时轻时重,伴见腰酸乏力,下肢欠温,小便清长,两颧潮红,舌红少苔,脉沉细。

证脉合参,属肾元不足,虚阳上越,阴寒下伏所致。治宜引火归原,开窍通耳。

拟方:大熟地30克,五味子9克,肉桂6克,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各20克,路路通10克,丝瓜络15克。

服药10剂,诸证大减,后进10剂,听觉转愈。

按语:

本例治用大熟地,配五味子,为补肾阴而收敛,使元阳潜藏为主药;佐肉桂取其引火归原,复入其宅;

龙骨、牡蛎、磁石以摄纳飞越之阳;加路路通、丝瓜络,助通络散结,开窍通耳,使药中病所,以疗阴阳乖戾之疾。

症见耳聋兼小便黄少者,加知母、黄柏滋肾阴降虚火;耳聋兼遗精者,宜补肾固精聪耳,加金樱子、菟丝子等。

二、慢性脓耳

患者女性,罹脓耳20余年,症见左耳流脓,状如污水,缠绵不愈。

检查:耳膜潮红,呈大穿孔,听力减退,伴有腰膝酸软,两颧下午发红,小便黄少,脉细数。

属肾阴不足,虚火上扰,治宜引火归原,清热降火。

拟方:大熟地30克,知母、黄柏各6克,肉桂4克,双花、蒲公英各15克,苦参10克。

初服6剂,耳脓消失。复诊2次,共服药12剂,痊愈。

按语:

《景岳全书·耳部》:“脓耳,实者属少阳风热,虚者属少阴虚热”。

本例属少阴虚热,治用熟地、肉桂、知母、黄柏,共奏滋阴补肾,清降虚火以治其本;

加双花、蒲公英、苦参,取其清热燥湿,排脓利膜治其标,以获药中病机,标本同治之效。

症见耳鸣重、耳聋轻者,属邪闭清窍,加丝瓜络、路路通;耳聋重、耳鸣轻者,属精髓不足,耳窍失养,加女贞子、菟丝子;耳内痒胀者,加菊花、薄荷疏散风邪。

2

鼻病

鼻窍属肺,脉上行络肺,肾中阴精,循经上奉,滋润鼻窍。

若肺肾功能正常,则清窍通利,嗅觉灵敏,倘若肾阴不足,虚火妄动,上熏于肺,鼻失濡养而干燥不荣,甚则肌膜萎缩,嗅觉减退等。

凡是证者,治用引火归原之法,使肾阴充而肺阴足,鼻得阴津滋养,则其疾可愈矣。

一、肾阴虚鼻槁

患者男性,罹病2年,多方求医未能愈疾。

症见双侧鼻内肌膜干燥萎缩,嗅觉减退,涕痂积留,伴有腰酸乏力,手足心热,小便黄,脉细数等。

症属肾阴亏损,虚阳上浮,鼻失濡养所致。治宜引火归原,清肺开窍。

拟方:熟地30克,玄参20克,肉桂3克,桑白皮、地骨皮各10克,甘草4克,鹅不食草、丝瓜络各10克,连服12剂,痊愈。

按语:

本例用熟地、玄参为滋肾阴壮肾水之主药,佐肉桂引火归原,复入其宅;

加桑白皮、地骨皮、甘草清肺中浮热;鹅不食草、丝瓜络通络散结,开窍于鼻,共奏壮水之主,以护封蛰之本,疗其虚阳上浮之疾。

症见鼻不知香臭,加白芷、辛夷以芳香透窍;鼻甲肌膜干燥萎缩,属气血津液失养,加当归、白芍、寸冬等以滋阴养血,生肌愈萎。

二、肾阴虚鼻衄

患者女性,症见鼻内肌膜干燥,衄血量少,时衄时止,口咽干燥,舌红少苔,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脉细数等。

属肾阴亏损,虚阳上越所致。治宜引火归原,清热止衄。

拟方:熟地30克,旱莲草20克,肉桂3克,生柏叶、白茅根各10克,生地12克。

连服6剂后,鼻内干燥转润,衄血消失,诸证尽除。

按语:

《景岳全书·衄血论》云:“衄血虽多由火,而惟论阴虚者尤多,正以劳损伤阴,水不制火”。

本例乃属阴津不足,水不制火所致,用熟地、旱莲草为补肾滋阴之主药,佐肉桂引火归原,加生柏叶、生地、白茅根,取其清热凉血止衄之功;

鼻内糜烂、流黄水者,属湿热熏蒸,加双花、蒲公英、苦参;两颧发红者,加知母、黄柏滋阴降火;鼻内肌膜红肿者,属肺经伏热,加桑白皮、地骨皮以清泄肺热。

3

咽喉病

咽在后,喉在前,乃肺胃之门户,为纳食、发声之器宫。

然肾主五液,其脉上行,循喉通咽,肾中唾液上奉以滋润咽喉,使之津津常润,而司纳谷、发声之功。

若肾阴亏虚,浮阳上越,肺胃失润,咽喉失养,可致咽干喉燥,疼痒不利,声音嘶哑等。

凡是证者,治以引火归原为法,滋肾水而壮肺胃,补阴津而润咽喉,其疾可瘳矣。

肾阴虚喉痹(一)

患者男性,病喉痹数年,数度弗起。

症见咽喉微红干痛,夜间尤甚,吞咽不利,纳食无碍,声音嘶哑,舌红少津,伴有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脉细数等。

诊为肾阴亏损,虚阳上越所致。治宜引火归原,滋润咽喉。

拟方:熟地30克,女贞子20克,肉桂4克,桔梗、甘草各6克,麦冬、石斛各10克。

服药6剂,诸证大减,连诊3次,沉疴获愈。

按语:

本例治用熟地、女贞子为滋阴补肾之主药,配肉桂以导龙入海,补肾固阴,佐甘草、桔梗,清利咽喉,加寸冬、石斛,取其滋补肺胃,濡润咽喉。

症见咽部红肿者,属热郁血络,加怀牛膝、赤芍、生地引火下行,凉血消肿;

咽底有淋巴滤泡者,属痰火互结,加瘰疬丸(玄参,浙贝、生牡蛎)以清热化痰,散结利咽。

(二)

患者女性,自觉咽喉如物阻塞,但吞咽尚可。

症见咽部淡红不肿,舌质淡,苔白腻,天突穴处如痰堵塞。

伴见形寒肢冷,四肢不温,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沉弱,尺脉更甚。

症属脾肾阳虚,咽失温养所致。治宜温补脾肾,化痰利咽。

拟方:熟地30克,肉桂、制附子各6克,党参、白术、清半夏各9克,连服11剂,治愈痼疾。

按语:

本例阴盛格阳之证,治用熟地、桂附为补肾壮阳之主药,配参术健脾扶正,清半夏燥湿化痰,清咽利塞,共奏脾肾阳复,温通上下与内外,使阴寒自散,湿邪运化而咽喉之疾自愈。

若咽部微红肿,干燥少津者,可加养阴生津之味,如沙参、石斛;

咽喉阻塞重者,加理气降逆之品,如柴胡、郁金、代赭石等味;

苔腻厚,嗳气频作,属湿阻中焦,加佩兰、茯苓、白蔻等味,以醒脾芳香化湿。

注:具体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蔡福养临床经验辑要》,蔡福养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年6月。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gupia.com/dpdf/1560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