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不明原因发热小儿夏

导读:清骨散,出自近明·《证治原则》。具备清虚热,退骨蒸之工效。主治肝肾阴虚,虚火内扰证。骨蒸劳热,低热日久不退,形骸羸弱,唇红颧赤,困乏冷汗,或口渴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临床罕用于诊疗围绝经期归纳征、创伤发烧、产后发烧、不明因为发烧、赤子夏令热、肺结核、慢性耗损性疾病的发烧骨蒸等属阴虚内热者。

方歌清骨散用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扶,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保无虞。

构成银柴胡一钱五分(5g)胡黄连秦艽鳖甲醋炙地骨皮青蒿知母各一钱(各3g)甘草五分(2g)

用法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当代用法:水煎服)。

工效清虚热,退骨蒸。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内扰证。骨蒸潮热,或低热日久不退,形骸羸弱,颧赤唇红,冷汗,五心烦热,肢体困乏,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解

本方所治之证乃阴虚生热,热扰表里而至。阴虚生热,热蒸表里,则骨蒸潮热,或低热日久不退;虚热内生,热灼阴津,则形骸羸弱;虚热上扰,则颧赤唇红;虚热迫津外泄,则冷汗;虚热满盈手脚,则兄弟烦热;虚热伤气,则肢体困乏;舌红少苔,脉细数,皆为阴虚生热之征。治当清退虚热,凉血养阴。因本方证重心是虚火为患,而虚火不降,则阴愈亏,阴愈亏而火愈炽,故治应以清虚热为主,佐以滋阴。

方中银柴胡味甘苦性微寒,直入阴分而清热凉血,善退虚劳骨蒸之热而无苦燥之弊,为君药。知母泻火滋阴以退虚热;胡黄连入血分而清虚热;地骨皮凉血而退有汗之骨蒸,三药俱入阴退虚火,以助银柴胡清骨蒸劳热,共为臣药。秦艽、青蒿皆辛散透热之品,清虚热并透伏热使从外解;鳖甲咸寒,既滋阴潜阳,又引药入阴分,为治虚热之罕用药,同为佐药。使以甘草,和谐诸药,并防苦寒药物损伤胃气。本方集大队退热除蒸之品于一方,重在清透伏热以治标,统筹滋润阴液以治本,共收退热除蒸之效。

本方是诊疗阴虚火扰证的根本方,临床运用以骨蒸潮热,或低热日久不退,形骸羸弱,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治重心。清透伏热以治标,滋润阴液以治本,标本统筹。

加减用药

如阴虚较甚,加玄参、生地、制首乌;头晕气短,身疲惫力,加黄芪、麦冬、北沙参、五味子;冷汗较多,去青蒿,加煅牡蛎、糯稻根、浮小麦;便溏纳呆,去秦艽、胡知母、黄莲,加藊豆,淮山药;外科流痰,见颧红潮热,虚羸少气,加生黄芪、生牡蛎等。

忌讳湿热内蕴者慎用本方。

类方识别

秦艽鳖甲散(《卫生宝鉴》)秦艽半两(15g)鳖甲去裙,酥炙,用九肋者地骨皮,柴胡各一两(各30g)当归、知母参半两(各15g)上药为粗末,每服五钱(15g),水一盏,青蒿五叶,乌梅一个,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空腹临卧各一服。功效:滋阴养血,清热除蒸。主治:阴虚内热证。骨蒸冷汗,肌肉羸弱,唇红颧赤,潮热,咳嗽,脉细数。

清骨散与秦艽鳖甲散皆用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均能清退虚热。清骨散又用银柴胡、胡黄连、甘草,功效是清透虚热且以热为主;而秦艽鳖甲汤又用柴胡、当归、乌梅,功效是滋润阴血且以虚为主。

附方

《丹溪心法》清骨散由柴胡、人参、生地黄、防风、熟地黄、秦艽、薄荷、赤茯苓、胡黄莲构成。性能清退虚热,益气养阴。主治须眉、妇人五心烦热,欲成劳瘵。

柴胡清骨散(《血证论》):本方去银柴胡,加柴胡、丹皮、白芍、黄芩、童便构成。性能泄火疏肝,退热养阴。主治瘀血在肝,骨蒸劳热,眼目青黑,兄弟心热,毛友摧残。

柴胡清骨散(《医宗金鉴》):本方去银柴胡,加柴胡、韭白、猪脊髓、猪胆汁、童便构成。性能清热养阴,退骨蒸。主治劳瘵热甚人强,骨蒸久不愈。

方论节录

张秉成:“故以银柴、青蒿、秦艽之苦寒,直入阴分者,宣热邪而出于表;胡黄连、鳖甲、地骨、知母苦寒、甘寒之性,从阴分以清伏热于里;用炙甘草者,缓个中而和其表里,使邪去正安之意耳。”(《成便利读》)

 清·汪讱庵:此足少阳厥阴药也。地骨皮、黄连、知母之苦寒,能除阴分之热,而平之于内;柴胡、青蒿、秦艽之辛寒,能除肝胆之热,而散之于表;鳖阴类而甲属骨,能引诸药入骨而补阴;甘草甘平,能和诸药而退虚热也(《医方集解》)。

医案精选

陈某,男,42岁,干部,年9月初诊。患者自4年前开端屡次头痛,逢午后、夜晚加剧,CT审查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曾服中西药未效。指日由于做事繁忙而激发。

诊见:颜面干瘦,午后及夜晚自发低热,心烦,食少,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痰检、血检未见反常。

诊为阴虚内热,虚劳骨蒸,以清虚热、退骨蒸,投清骨散治之。

处方:银柴胡9g,胡黄连6g,秦艽9g,鳖甲12g,地骨皮9g,青蒿6g,知母6g,甘草1.5g,白芍12g,蔓荆子15g,3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病症减半,食欲稍增,但仍有微热。效不更方,继服三剂。

三诊:病症消逝,再用上方5剂,以稳固疗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患者“午后及夜晚自发低热......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是阴虚内热特别典范的体现,“心烦”也罕见于此证中。“颜面干瘦”但不知其面色、胖瘦等。做事繁忙触发旧疾,似属操劳后加剧这一类,多有气虚,况又“食少”。但未见神疲惫力、齿痕舌、脉无力等典范体现,又联合舌红来看,阴虚是本案最为重要的,气虚仅是思疑。思考本案的主诉是头痛(当是虚证失养而至),治可用清虚热的清骨散,再加止头痛治目标药,可加补气药或消食药。尽管未见蒸热体现,但清骨散并非专治骨蒸,方中一派退虚热药,唯养阴治本略显不够。做家用清骨散原方,加养阴和柔筋止痛的白芍,又加止头痛治目标蔓荆子(自然也可加治目标川芎),全方根底无补气效用。效果6剂病症消逝,又5剂稳固疗效,多年旧疾根底未再复发。看来不能仅凭操劳后爆发来判气绝虚证,然而凭此来判定虚证可弗成以呢?

周某某,女,32岁。初诊:年5月。

主诉:感觉风温,半月足够。初起恶寒发烧,鼻塞流涕,咳嗽气急,右胸痛楚,咯铁锈色痰。西医诊断为右下叶大叶性肺炎。曾用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金霉素、红霉素、雷米封等,并服中药加味桑菊饮,高热不退(39℃),午后尤甚。

诊查:面色昏暗,精力委靡,虚汗乏力,胸痛气短,舌红苔黄,脉细数。

辨证:素体阴亏,感觉温邪,流连日久,耗津动液,很有入营之虞。

治法:治以清气透营、滋阴退热。

处方:银柴胡15克胡黄连10克麦冬25克白薇15克生鳖甲25克地骨皮25克丹皮10克知母15克生贝母15克生桑皮25克三剂,水煎服。

二诊:5月22日。热减(37℃),病症亦轻。复投药三剂,诸症消逝,脉静身凉。

此亦治阴分伏热之法。方中皆少阳厥阴药也。鳖甲、秦艽咸苦达下,深入厥阴血络,搜剔伏邪;银柴胡、青蒿、胡黄连其味清芬,引领血络之邪,达出少阳而解。地骨皮泻肺中伏火,知母清肾中相火,合而成方,觉得滋阴泄热之用。

注文中所载丹方和诊疗办法请在中医生指点下哄骗。如照方抄写服药,恶果自豪。

预览时标签弗成点收录于合集#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gupia.com/dpdf/1581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