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由焦在所开发、编订,旨在弘扬中医,服务于老百姓身体健康。内容源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并不是简单的内容再现,而是通过艰苦努力,采用多种技术手段转化而成。
清热药
Heat-clearingdrugs
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功用本类药物寒凉泻热,苦寒清解,作用偏里,能使深入气血、内蕴脏腑的实火热毒以及湿热之邪得以清解消散,有泻火、凉血、解毒、燥湿及退虚热等功效,以治疗里热证为目的。部分清热药还兼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化痰散结,利疸退黄,生津止渴,滋阴润燥,活血化瘀,凉血止血,杀虫止痒,利水通淋,祛暑截疟等作用。
分类及适应证根据药性及适应证的不同,一般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和清虚热药五类(见表常用清热药)。①清热泻火药。以清泻气分实热及肺、胃、肝经实火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有力的气分实热证,以及肺热喘咳、胃火牙痛、肝火目赤等证。常用药有石膏、知母、栀子、芦根、天花粉、竹叶、寒水石、夏枯草、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熊胆、千里光、炉甘石等。②清热燥湿药。寒能清热,苦以燥湿,故有清热燥湿及泻火解毒的作用。主要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泻利、带下、淋痛、热痹、以及实火热毒引起的目赤、咽肿、疮痈、疔毒等证。常用药有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苦参、白鲜皮、秦皮等。③清热凉血药。多为咸寒之品,咸以入血、寒能清热,故有清解血分热毒的作用。主要用于热入心包、内陷营血的血分实热证。见高热不退、斑疹吐衄、神昏谵语、舌绛而干。常用药有犀角、水牛角、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等。④清热解毒药。多为苦寒清解之品,于清热泻火之中兼有解毒散结的作用。主要用于实火热毒所致的痈肿疔毒、喉痹痄腮、目赤咽痛、斑疹丹毒、热毒血痢、肺痈肠痈,以及蛇虫咬伤,癌肿等证。常用药有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蚤休、大青叶、板蓝根、青黛、鱼腥草、红藤、败酱草、马齿苋、鸦胆子、白头翁、四季青、射干、马勃、山豆根、土茯苓、白蔹、漏芦、垂盆草、穿心莲、半边莲、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山慈姑、金荞麦、拳参、绿豆、覆草、熊胆等。⑤清虚热药。多为甘寒之品,主入肝肾二经,故有清退虚热的作用。主要用治肝肾阴亏、虚热内扰所致的午后发热、五心烦热、口燥咽干、遗精盗汗、舌红少苔,以及热病后期邪热未尽、伤阴劫液、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等证。常用药有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莲等。此外,某些清热药还用治风热感冒、目赤翳障、肺热咳嗽、瘰疬痰核、湿热黄疸、血瘀经闭、津热口渴、内热消渴、风疹湿疹、疥癣麻风、血热妄行、暑热烦渴、疟疾寒热、热淋血淋、水肿胀满等证。
配伍使用清热药时,对兼有表证者,当先解表后清里,或表里双解,以防表邪内陷;阴虚发热者,当配养阴药,以标本兼顾;气血并热者,又宜气血两清。用治热淋水肿,湿热黄疸,肺热咳喘,瘰疬疮毒等证,还应分别配伍利水通淋,利疸退黄,化痰止咳,软坚散结药,以协同药力,提高疗效。
使用及注意事项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凡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当慎用。热证易伤阴液,某些苦寒药物又易伤阴化燥,故阴虚津伤者慎用,或配养阴药同用,祛邪而不忘扶正。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者,禁用清热药。使用本类药物要中病即止,以防充伐太过,损伤正气。
现代研究清热药有广泛的抑菌、抗病毒作用,有不同程度的消炎、解热作用。部分药物还有镇静、镇痛、降低血压、降低血腊和血糖及利胆、利尿等作用。本类药物分别对西医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气管炎、肺炎、肺脓疡、胸膜炎,肠炎、肠伤寒、菌痢、阿米巴痢、各型肝炎、胆系感染、泌尿系感染、急性肾炎、高血压、高血酯、糖尿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急性腮腺炎及颜画丹毒、蜂窝织炎、脓疮疖肿、败血症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部分药物用治癌肿有一定疗效。
(文:贺兴东表:李缨张民庆)
常用清热药
(石膏、黄连、余甘子、蒲公英不列入此表,见专条。)
类别
药名
来源、性能、功用主治、主要成分、用法用量、备注
清热泻火药
知母
百合科植物知母Anentorthenaasphodeloides的根茎。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主治温病高热烦渴,肺热咳嗽,阴虚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含多种知母皂甙和多量还原糖并含粘液质、胆碱、菸酸、泛酸、芒果甙等。
煎服,6~12克。
栀子
(越桃,山栀子)
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的果实。
苦、寒。归心、肝、脾、胃经。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解毒凉血。主治热病身热,心烦不安,湿热黄疸,小便短赤,热淋血淋,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热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含栀子甙、羟异栀子甙、栀子新甙、鸡屎藤次甙甲酯、山栀甙、藏红花素、藏红花酸。
煎服,6~12克。
止血,炒黑用。
龙胆
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GentianamansuricaKitag.龙胆G.ScabraBge.或三花龙胆G.trifloraPaI1.的根及根茎。
苦、寒。归肝,胆经。
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主治胁痛口苦,头痛,头晕,目赤肿痛,耳聋耳肿,惊风抽搐;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
食龙胆苦甙,条叶龙胆和龙胆,还含龙胆碱、龙胆糖。三花龙胆尚含当药苦甙、当药甙,三花龙胆甙。
煎服,3~6克。
熊胆
熊科动物黑熊Selenarctosthibetanus或棕熊UrsusOrctos的胆囊。
苦、寒。归肝,胆、心经。
清热泻火,镇惊,明目,杀虫。主治高热,抽搐,小儿急惊,子痫,黄疸,虫积腹痛,小儿疳积;外治肝热,目赤,翳障遮睛,咽喉肿痛,痈肿恶疮。
含胆汁酸类的碱金属盐,又含胆甾醇及胆色素。汁酸的主要成分为牛磺熊脱氧胆酸,另含少量鹅脱胆酸及胆酸。
入丸、散或装胶囊服,0.3~1.0克。
夏枯草
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uulgaris带花的果穗。
苦、辛、寒。归肺、胆经。
清肝明日,散结消肿。主治头痛眩晕,目睛疼痛,目赤羞明,瘿瘤瘰疬,乳痛乳癖,疮疡肿毒。
含夏枯草甙、飞燕草素,矢车菊素的花色甙、右旋樟脑、右旋小茴香酮、熊果酸、齐墩果酸、咖啡酸、没食子酸。
煎服,10~15克
寒水石
硫酸盐类矿物芒硝的晶体。
辛、咸,寒。归心、胃、肾经。
清热降火。主治温热病,热盛烦渴,风热火眼,咽喉肿痛,口疮,丹毒,烫伤。
煎服,10~30克。
青葙子
苋科植物青葙Celosiaargentea的种子
苦、微寒。归肝经。
清肝凉血,明目退翳。主治目赤肿痛,目生翳膜,消渴多泪,头痛眩晕。
含脂肪油、硝酸钾和烟酸。
煎服,10~15克。
青光眼忌服。
天花粉
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i等的根。
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清热生津,润肺止咳,消肿排脓。主治热病烦渴,消渴多饮,燥咳,痈疮肿毒。
含天花粉蛋白、糖、淀粉、氨基酸、豆甾-7-烯醇、2-菠菜甾醇等。
煎服,10~15克。
竹叶
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iostachysnigravar.henonis的叶。
甘、淡、寒。归心、肺、胃经。
清热除烦,生津,利尿。主治热痛烦渴,口舌生疮,心烦不眠,小便淋痛。
煎服,6~15克。鲜品尤宜。
芦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