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者,都希望得到一些秘方、验方,岂不知最好的验方都在我们熟视无睹的、公开发行的医籍中,这些方子流传了千百年至今,哪个不是当初的秘方、验方呢?只是容易得到的东西反而容易被我们忽视罢了”。
——选自陈医生讲课录音
临床,常见小儿外感后,发热消失了,但留下久咳不愈的症状,咳嗽剧烈的,甚至伴有恶心、呕吐。这个时候,众医都觉棘手,难有用之立效的好方。
今日缘来,鄙人不才,推介一个流传了多年的古方,供诸君选择、参考。
我推介的这个古方,是《医学发明》所载的“加减泻白散”。
方名为“加减泻白散”的有好多,兹不赘言,鄙人所强调的是出自《医学发明》的加减泻白散。
元时有一名医,李东垣,因其治病多以温补脾胃着手,后世称之为“补土派”,该书为东垣弟子罗谦甫于元延佑二年(公元年)刊行。主要是针对《素问》、《难经》等医旨探本求源,并加以个人发挥。
是书,虽在医理阐述上难免一已之见,但所载药方却颇切合临床实用,比如接下来我们要简述的“加减泻白散”——
泻白散是中医人耳熟能详的一个常用方,由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药组成,加减泻白散即泻白散加人参、白茯苓、青皮、陈皮、五味子等药,以六岁儿童为例,鄙人推荐略作变通的药物及剂量如下:
桑白皮5g、地骨皮5g、甘草3g、炒山药5g、桂元肉5g、人参3g、白茯苓10g、青皮3g、陈皮3g、五味子3g。
每日一剂,水煎服。
略作解析如下:
原方主治阴气在下,阳气在上的咳嗽喘促呕吐。即外邪日久化热,羁恋不散,致气机上逆,症见咳嗽喘促,伴呕吐。方中以泻白散清肺,青皮、陈皮顺气,肺金不降者,多缘中气不能斡旋,故以参、苓调中,兼顾呕吐,此深合东垣治病特点。加五味子防咳久肺气耗散。诸药共奏清肺、顺气、化痰、和中之效。
为便于记忆,附陈氏所编方歌——
泻白散内加参苓,
青陈二皮五味并;
气逆咳喘伴呕吐,
清肺顺气又调中。
因为不是故弄玄虚的“医学论文”,所以不附“验案”和“经统计学检验有效”的表格了——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如果某个地方,好多好多的医生都在忙于造假论文,那么是这个地方的医者本来就人性差,还是有“逼良为娼”的某种制度在作祟呢?
扯远了,打住打住,有缘诸君可以认真体味一下鄙人费了笔墨推荐的这个“加减泻白散”,若“于我心有戚戚焉”,可不必赏以银两,只需手指轻点转发,或点击一下文中、文末所附的广告,一拉浏览到底,便也是对敲打键盘人的一种无言的鼓励和赏赐了。
先在此谢过。
推荐鄙人小店的“护肝醒酒茶”,诸君有意可点击光顾——
痴堂夢著遺世獨立,賣字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