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山的那些风物故事

北京白癜风的费用 http://pf.39.net/bdfyy/

上次和大家聊:

在房山做过这50件事,才完美!

里边提到了上方山的香椿,

香椿大家已经很熟悉了,

那盛产香椿的上方山,

大家了解吗?

上方山位于北京西南郊的房山区境内,古称六聘山,是大房山的支脉,这里历史悠久,古木参天,集自然、历史、文化、佛教和文物古迹于一体,九洞十二峰七十二茅庵点缀于群山之中,素有“幽燕奥室”之称。

关于上方山的名字,

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在晋代燕国广阳(在今北京良乡东十里许,晋时属范阳),有个叫霍原的人,字休明。他的学识和品行都很高尚,曾云游各地讲学。

霍原,字休明,广阳人。十八岁入京师太学行礼,留校学习,成绩优良,同学中多贵族子弟,对他很尊重。叔父被人诬陷,定为死罪。霍原以身相代,备受酷刑,后终得雪冤,无罪释放。

西晋元康(-)时,为避开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霍原与王褒等人曾一度隐居在绿屏山(现房山境内的上方山)。建立讲堂宿舍,广召贤良传授学问,弟子最多时达数千人之多。燕王按月赠羊酒,时人称其为“冀北夫子”。

公元年,统治燕国的幽州都督王浚,发现当时社会内战不休,妄想称制僭位,曾派人先后六次聘请霍原出山相助,想借用霍原的聪明才智,帮助他。但霍原却坚决不从,王浚脑羞成怒,一气之下杀死了霍原,并将霍原的头悬挂起来示众。他的学生和当地百姓十分悲伤,连夜将霍原的尸体收殓埋葬在六聘山西南(晋史和房山县志都有记载)。

当时有一首童谣,歌词是“天子在何许?近在豆田中”。王浚以豆做霍,收杀了霍原。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将“绿屏山”改名“六聘山”了。“六聘霍原出仕”的佳话在当地也广为流传颂。

由此,上方山又得名“六聘山”。后来,燕郡太守卢道将,为他立起祠堂,不少人还为他撰写悼念诗文。元代刘因曾作诗一首,以贤追念:

西山霍原宅,古迹犹可稽。

重吟豆田谣,愁云落崩崖。

知己在明哲,何世绁尘羁。

君观括囊戒,无盈庶无亏。

图片来源:网易博客

据古籍记载,东汉(公元56--75)时期,就有僧人在这里开山修寺。后历代均有扩建,辽金为鼎盛时期,金末毁于战火,元代曾恢复,现存寺院为明代万历年间所复建。历史上被誉为“千年佛家圣地,燕郊诸山之冠”。

传说,开山祖师华严老祖云游来到上方山,被上方山的奇景迷住了,打算建寺,但山有毒龙,便与独毒斗法,毒龙派雷公电母,一个霹雷将上方山东南劈出一道裂缝,便是现在的云梯,最后毒龙败了,败后将此处所有水泄去天开龙潭安营扎寨。

华严祖师追到天开要水,斗法,毒龙又败,只能交出潭水。毒龙说,给水可以,但只给一斗笠清水。华严祖师用斗笠取了水,放在了上方山东北一个叫一斗泉的地方,上方山便有水了,所以此处称为一斗泉,华严祖师在此处建立斗泉庵。

《游上方山约毓君清臣》

明·王邦屏

文经邱壑有奇气,

人历山川成健才。

曾爱上方春色好,

问君何事不重来。

上方山沿山麓自东向西,分布着下院、中院和兜率寺三座寺院为主的古刹茅庵群。

兜率寺

图片来源:千龙网

七十二茅庵的总汇点是兜率寺。

兜率寺也叫上方寺,是上方山最大的一处寺院,也是住持方丈的住所。座落在狮子岭上,自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开山建寺以来,已经有多年历史。

图片来源:新浪博客

正殿的后檐墙上镶嵌有十五块明代雕板,刻有“佛说四十二章经”,笔法刚劲秀逸,归纳了佛经中的四十二段语录。经文石刻总宽约十米,经文有多字基本保存完好。

除了《四十二章经》,上方山兜率寺还曾藏有更为珍贵的、佛学地位更高的《大藏经》经书。明朝曾专门在上方山建造弥勒阁和永亨阁两座佛阁供奉《大藏经》。这两部《大藏经》在文革时险遭灭顶之灾,被送到北京孔庙保藏,后来转到了云居寺。至今,这两部珍贵的《大藏经》仍然在云居寺“避难”。

图片来源:新浪博客

回廊上有大量的壁画,取材于人物山水。

清朝光绪年间的香炉

图片来源:千龙网

兜率寺的前方是塔院,有历代住持和尚的坟冢。

众塔层叠,掩映在一片苍翠之中,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辽代咸雍六年()所建的“六聘山天开寺忏悔上人塔”。

塔上碑记说:“师讳字常,姓曹,住持本山三十年,所度黑白众二十余万,以咸雍六年羽化。”

从它上面的文字记载,可以说明上方山过去僧众之多,规模之大。

云梯与云梯庵

上方山的第一个庵叫“接待庵”。接待庵是上方山的门户,也是上方山七十二座茅庵最前面的一个。

从接待庵向北进入山口,沿着左倚石壁,右临深涧的二百六十二级石级向上,两侧有铁链供游人攀扶,逐级而上仿佛直入云霄,这就是自古以来著称于世的“云梯”。

云梯为入山险隘,可追溯到年前的金代,明代几经修缮。云梯庵位于上方山云梯之上。创建于明成化二年(),坐北朝南,面阔二间,花棂门窗,旋子彩画,灰筒瓦硬山调大脊。

庵前依山凿石为蹬,约级,宽不足1米,直插云霄,故称“云梯”,梯下左侧有山神庙一间。石崖有民国年间所刻“幽燕奥室”。庵旁有明代碑记两块。建筑保存较好。

这里还有一个传说,展示了云梯的美,也告诫大家云梯的险。

相传,在距今很早很早以前,“云梯庵”曾居住着一位出家僧人。他平日里苦心修行,早晚三柱香,祈求佛祖保佑,以求早日修成正果。一日清晨,山间云雾缭绕,僧人见状心旷神怡。误认为自己以超脱凡俗,来到了仙境,认为云雾就是通往天堂的神路,便闭目合掌,暗自祷告—“佛祖的神灵保佑”。便只深向前走去,怎奈山间云雾不是通往天堂的神路,老僧人一步登空。

云水洞

云水洞为九洞之冠,早已驰名中外。坐北朝南,洞长米,最高处约70米,为天然溶洞,洞口悬挂“云水洞”匾,为赵朴初所题。

洞内有辽代摩崖造像,“大悲佛母”,旁有“善伏作佛一尊”的题记。善伏乃云居寺辽代著名僧人。

石钟乳有“菜花山”、“双狮顶牛”、“十八罗汉”等景致。尤以洞内高38米名叫“通天柱”的石笋最为壮观,它是世界上第三大石笋。洞口原有庙,后被拆除。

在云水洞前的大悲庵有这样一个传说故事:

相传,明万历年间,在上方山云水洞前的大悲庵住着一位叫悟觉的和尚。他精通戒律,知识渊博,在华北地区很负盛名。

话说有两个兄弟慕名来到大悲庵,拜在悟觉和尚的门下,做了比丘。

从此,兄弟俩每天和师傅参禅打座,学习律法。开始还觉得很新鲜,慢慢地寺内单调清苦的生活就厌倦了,可又不好意思和师傅说,就起了偷偷下山的念头。

一天,兄弟二人借着打柴的机会溜出大悲庵。天色将晚,悟觉师傅见俩弟子还没回来,就打着火把,顺着山路来找。在一个山坳里,看到俩人根本没去打柴,而且已脱掉了僧衣,正寻找下山的路。

悟觉师傅见此,说道:“既然二弟子要还俗下山,老僧也不便挽留,只是今日天色已晚,道路难辩,请随老僧回寺安歇,明日下山不迟。”俩兄弟以为悟觉不放他们下山,可天以大黑,道路难找,只好随师傅回寺。

当师徒三人走到一处悬崖边时,俩兄弟竟一发狠,将悟觉推了下去。二人随即又摸黑向山下爬去,当二人来到悬崖底下时,只见悟觉和尚端坐在一块巨石上。

二人这才知道师傅却实法力高深,连连给师傅叩头,请求宽恕,并随悟觉和尚一同回到寺中,后来,这二人勤学苦修行,终于修成了正果。

植物宝库

上方山地处太行山脉大房山支脉中的一簇山环之中。这里植物种类较多,树木繁茂,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图片来源:摄影部落

据调查,共有维管束植物科,属,种,20个变种变型,其中木本植物种,草本植物种。

图片来源:摄影部落

例如我国特有的植物:独根草、青檀、地构叶、蚂蚱腿子、腊梅、知母共计六种分布在上方山。属北京地区在上方山分布的植物有:枣树、省沽油、流苏树、拐枣、对结木等五种。有北京地区新分布,首次在上方山发现的植物:桦叶英草迷。还有比较著名的上方山三件宝黄精、拐枣、香椿。还有多种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如:何首乌、北五味子、天南星、天仙子、益母草、地骨皮、灵芝、蕨等等。漆树、蘑菇、山核桃等也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和食用价值。

图片来源:新浪博客

上方山古木参天,共有一级古树名木24株,二级古树株,其中,千年古树四大王,各显风姿,独领风骚,柏树王历史最长约年,已成为上方山历史的最好见证。

说到柏树王,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吕祖阁内干围四点九四米,要四个成年人合抱,且十几丈高的“柏树王”。由于年深日久,日精月华,香客僧人牙惠称王以后,果真有灵。

相传,一次有兄弟二人,商量着要偷伐这棵树。一天月黑风紧,弟兄二人带上斧锯来到山上,四下张望一番后,确信附近无人,便动起手来,哪知才砍了几斧,锯了几锯,只召惹得山风骤紧,林吼满山。吓得弟兄二人,急忙把斧锯扔在了地上,二人手往地下一摸,便觉得粘糊糊地一片,再打着亮朝锯口上一看,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只见顺着锯口滴滴达达流着鲜红的血!兄弟俩急忙跪在地上祷告求饶,请求柏树王宽恕他们的罪过。只听得山林的吼声渐低,好象在说:起来吧!起来吧……

到了第二天,进山的人们发现柏树王的脖子上憋起了一个大疙瘩。知道底细的人便说,那是柏树王因为砍树的二兄弟知错伏法,祷告的虔诚,就没有迁怒惩罚他们,但自己是“王”字号树,还造人暗算,但又无从发泄,便气得长出了一个大“瘿袋”。

上方山有“南有苏杭,北有上方”的美誉

有空来上方山

看看景

听听故事吧

信息来源:新浪博客(我是寺庙客、林夕_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gupia.com/dpyj/1557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