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杂谈刘东汉救治急危重症验案举隅

白癜风哪里权威 http://www.yimingjj.com/

导读:中医不是“慢郎中”,作用也不是仅仅局限在“调理调理”的范畴,从古代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中处处包藏着中医名家所缔造的一个个传奇,然而传奇不仅仅存在于过去,刘老是我省著名的中医大家,由他老先生救治的急危重症患者也是比比皆是,这让我们见证了中医本身的博大精深,也时刻提醒着中医人更加努力。现在就由小杂子带您去近距离了解刘老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提提气吧,同时明日是我们祭祖的传统节日清明节,让我们继续以大力传播先生学说的方式来怀念先生。

刘东汉简介:刘东汉老先生是我省已故名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为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50年,临证思维独特,用方精纯,通晓中医内、外、妇、儿诸科,尤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救治急危重症。

      4

小儿急性肠梗阻

小儿急性肠梗阻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但幼儿往往无法自述清楚症状,贻误病情,临床常用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及抗感染等非手术方法,如病情得不到改善,大多采用手术疗法,否则易出现肠坏死、中毒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刘师运用健脾理气和胃法救治多例西医常规治疗无效的小儿肠梗阻,疗效显著,避免了手术之苦。

案例4:患者,男,8个月。因腹胀腹痛,伴恶心呕吐,加重1d入医院。X线检查示:肠梗阻(高位不完全性),西医以抗炎、胃肠减压、支持治疗为主。入院后体温40℃,肌注氨基比林对症治疗,并行灌肠,大便见水样便,但腹胀腹痛未见好转,病情加重,急请刘老会诊。刻诊:患儿昏迷嗜睡,唇干面白,哭闹不宁,舌苔白腻而厚。辨证为湿阻肠腑,腹气不通,胃气不和。虑及患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故拟益气健脾、理气化湿和胃之法。

处方:黄芪10g,砂仁2g,厚朴1g,藿香1g,豆蔻1g。1剂。用法:猪蹄1只,加生姜2片熬汤,然后用猪蹄汤煎药,少量频服。药后大便3次,便中有黑色粪块(宿便),腹胀腹痛明显减轻。调整处方:焦麦芽10g,焦山楂6g,陈皮3g,厚朴3g,藿香2g,茯苓3g,炒白术3g,生姜2片,炙甘草6g。1剂,水煎内服30mL,每日3次。药后解大便2次、质稀色黄、夹杂少许奶瓣,矢气转,腹胀腹痛基本消失,睡眠精神转好,舌淡,苔薄白。影像学检查示肠型恢复正常,治愈出院。

按:本案辨证关键在于舌象:舌苔白腻而厚为湿邪阻滞之征。结合主症腹胀腹痛,伴恶心呕吐,故辨证为湿阻肠腑,腑气不通,胃气不和,病理特征为实。但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故处方用药以黄芪为君药益气健脾,与砂仁、厚朴、藿香、豆蔻化湿和胃、理气通腑之品配伍,寓通于补,升清降浊,则腑气自通。以猪蹄汤煎药意在益阴柔筋,兼顾酷暑炎热,脱水耗阴和稚阴之体。后在此基础上,增强健脾消食,以善其后。

      5急性肺挫伤

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是由各种原因导致肺组织结构发生特征性病理改变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急性进行性、发作性的呼吸困难。年甘肃舟曲泥石流和年甘肃岷县水灾期间,刘师运用清热化痰、活血通络法参与救治多外伤致ALI患者,疗效显著。

案例5:患者,男,48岁,年5月19日急诊以“蛛网膜下腔出血,C7椎弓骨折,右侧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肋骨骨折,肺挫伤”收住医院ICU。患者入院后呼吸困难,颈部制动,双上肢无力,无法抬起,右下肢皮肤破损已缝合并制动,未进食,留置导尿,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大便未行。次日22:00,患者意识不清,高热至39.5℃,呼吸窘迫,检查示Ⅰ型呼吸衰竭,血氧饱和度难以维持在90%以上,胸部CT示急性肺损伤。特邀刘师会诊。刻诊:患者高热,痛苦面容,反应迟钝,胸部疼痛,呼吸困难,咯血性痰,引流见血性胸水,胸部多处瘀血斑,大便未行,尿少,舌质干红,少津,脉弦数。辨为肺热炽盛,脉络瘀阻,气阴耗损证。治以清热化痰、活血通络、益气固脱。处方:葶苈子30g,炒紫苏子20g,茯苓30g,当归20g,赤芍30g,桃仁10g,鱼腥草30g,石膏(先煎)30g,黄芩10g,地骨皮30g,炙桑白皮30g,甘草10g,西洋参30g,升麻10g,橘络20g,桔梗10g,远志10g。2剂,每日1剂,水煎服mL,每日2次。药后患者全身微汗出,体温渐降,至年5月22日凌晨体温降至37.5℃,患者神清,反应灵敏,胸痛减轻,呼吸困难明显改善,尿量增多,大便干、日一行,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血常规示:白细胞4.69×/L、中性粒细胞76.40%。守方去石膏、地骨皮、炙桑白皮,加制半夏10g、陈皮10g、豆蔻10g以健脾燥湿化痰。继服4剂后,患者肺部感染和ARDS已得到控制。

按:ALI属中医“暴喘”、“喘脱”等范畴,多为肺热证。刘师认为,此证常为严重外伤后,外邪入里,血脉瘀阻邪郁化热,使热毒壅滞于肺,阻遏三焦气机,灼伤气阴,炼液成痰,煎熬血脉,致血脉瘀阻而成。“痰、热、瘀”是其关键病理因素。本案辨证要点在于:高热神昏,呼吸困难,痰中带血为痰热壅肺之征;尿少乃三焦气津通道阻滞;肺气不降,则大肠传导失司,故见大便不行;气阴灼伤则见舌质干红、少津、脉弦数。方中葶苈子、紫苏子、茯苓、桔梗、桑白皮、远志与鱼腥草、石膏、黄芩配伍清热化痰为方中主要结构;当归、赤芍、桃仁、橘络活血通络,以减轻血管闭塞,促进组织修复;西洋参、地骨皮、甘草益气养阴、扶正固脱。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痰、活血通络、益气固脱之功。

编审:彭家大小姐

责任编辑:展文国

编辑:小杂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gupia.com/dpdf/1560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