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心火旺盛,口腔溃疡如何调理

当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到度时,即每年的8月23日左右,夏天的暑气算是真正结束了。这个节气就叫处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处暑节气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22℃以上,处于炎热的夏季,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古人将处暑节气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是黍、稷、稻、粱等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如“五谷丰登”。处暑时节的气温不算低。中国民间称此为“秋老虎”,“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这种回热天气在北半球多有表现,德国人称为“老妇夏”,北美人称为“印第安夏”。传统中医称之为“长夏”。对古典中国人来说,处暑期间最大的空间之象为炎阳高照下的大江大河。大时间尺度里的卦象正好是上火下水,天气仍如火般暑热,而河水已经凉得让人抽筋。这一火水状态是一种令人叹惜又具有挑战的未济状态,是新的开始、新生的希望。中国人对处暑的火水时空命名是“未济”,未济卦在后天秩序里被排列为六十四卦的最后一卦,表达了中国人的时空观:自宇宙开始,人生自然永远未济,有始无终,没有结论,没有尽头。在此“未济”的状态下,中国人在健康和养生方面,更要注意饮食起居,易经说:“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也就是说,在这种“水火未济”的时空状态下,如果饮食起居不注意,往往很容易生病,尤其容易“上火”,处暑时期口腔溃疡的发病率特别高,而且很难痊愈,往往需要好几天才能摆脱困扰,为什么?因为大时空是“水火未济”,而人体的小时空也是“水火”不调,所以,这个口腔溃疡就很不容易好。中医认为,这一节气,人体内的“心火”与“肾水”如果达不到“水火相济”的状态,就容易心火上炎,引发口腔溃疡,若果体内再有寒湿的话,湿热相杂,这种口腔溃疡就很难治,而且容易复发。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范畴,常反复发病,缠绵难愈,多因素体阴虚,加以病后或劳伤过度,亏耗真阴,伤及心肾,阴液不足,虚火上炎口腔而发病。平时如能注意口腔卫生,少食辛辣厚味之品,戒除不良嗜好,可减少本病的发生。名老中医施奠邦曾自拟育阴愈疡汤治疗本病属阴虚者,疗效颇佳。育阴愈疡汤组成:生地20克,天冬、麦冬、沙参各10克,石斛、玄参各12克,茵陈15克,马勃(包煎),升麻、甘草各6克。功效:育阴生津,清热解毒。主治:复发性口硿溃疡,症属阴虚者。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另用地骨皮15克,五倍子6克,水煎毫升,漱口,每日1剂,1日3次。方解:举方生地、麦冬、沙参、天冬清热育阴生津;茵陈之甩,寓意深妙,其气清芳,性寒味苦,苦能除湿,寒能清热,芬芳透达,以散郁火;马勃合玄参清热解毒,以利咽喉;升麻引药上行:升清解毒;静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另用滋阴收敛之药地骨,五倍子煎汤漱口,内外兼治,以促溃疡愈合。加减:心火重者,加黄连、淡竹叶各6克;胃火灼热者,加黄苓,生石膏各6克;肾阴亏虚,虚火上炎者加黄柏、知母各8克。病案举例:王某,女,38岁。患者口舌生疮,灼热疼痛7年,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曾多方治疗效果不佳。今又复发加重10日,痛连咽喉,饮食难进,自觉口臭、便秘、尿黄。检查:舌尖及舌右侧边各有直径0.5厘米溃疡一处,右颊黏膜有直径0.7厘米溃疡两处。属心胃二经郁火炽盛,日久伤阴之候。治当清热育阴、散郁止痛之法。药用:黄芩、天冬各10克,黄连、马勃(包煎)各6克,石膏3唬,生地20克,茵陈15克,升麻5克。水煎早晚分服。另用地骨皮15克,五倍子6克,水煎毫升,漱口,每日1剂,1日3次。连服5剂,口疮已愈,咽痛亦止。随访未见复发。另外,经方甘草泻心汤也是寒温并调的良方,治疗口腔溃疡只是它一个小用而已。方中用黄芩、黄连,苦降上焦火热,用干姜、半夏温开中焦痰湿,再重用甘草伏火,配上红参、大枣补脾胃,脾胃主肌肉,脾胃土厚,则火自敛。所以那些口腔溃疡,老用清热解毒效果不好的,往往用上补土伏火,见效就很快。下面是甘草泻心汤的常用剂量及煎服法:[常用剂量]制半夏10g,黄芩15g,干姜10g,党参15g,炙甘草20g,黄连5g,大枣20g。[煎服法]以水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ml,分2-3次温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gupia.com/dpsx/1529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